首页 / 历史军事 / 浩然止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9章 江湖(1 / 2)

作品:《浩然止戈

武道一脉,本就是华夏源远流长的一种文化。诸子百家,历来都是佛、道、儒三家势大,武学的发展,也渐渐随着这三家的思想而变化。虽说这三家是不同的文化形态,可相互之间并不排斥,多数观点都能水乳交融,始终如一的思想便是“崇德尚义,修身为本”,对武学的定义也一直是强身健体便可。

只是时代变迁,发展至今,人们追求的越来越多,对权利的渴望也越来越大,习武的初衷也就慢慢变了质,转变成了追逐权利的一种手段。就拿时下的武榜来说,还不是与朝廷眉来眼去的几个大宗门搞出来的花头?说好听点是武无第二,天下第一该有天下第一的身份,可明眼人自然清楚,还不是这些人为了巴结朝廷,把这些武力超群难以控制的高手们公布于众,以便朝廷对症下药。

两人回到家中后,默契地分工合作,倒是像模像样的弄出了几样菜。为了暖和点,两人凑在灶膛前坐下,边吃边聊,身为江湖高人的唐宁这就给徐墨澜答疑解惑了。不出意外,最底层的江湖人最关心的其实还是谁最厉害,饶是徐墨澜这种与江湖不搭边的书生,都问出了这个问题,换来的当然是唐宁的白眼。

武榜的公布历来都在年末,平阳江湖又向来热闹,只要稍加打听其实都能知道,奈何徐墨澜是个一心只在书本中的读书人,偶尔道听途说也并没有用心记下,所以真的是一窍不通。

唐宁痴迷于武学,不说他武功多高,但至少是了解些江湖事的。

若说唐宁最佩服的,自然是荣登武榜榜首十年之久的剑神易春秋了。说是十年,实则江湖人都公认,自南朝乱世,到先帝立年号天玺,再到如今延平十年,整整三十年,易春秋无敌于天下。

犹记得当年辽东一位武道宗师统领一城,设城禁,自称为帝,多国来使被斩,随后派出的高手刺客也俱是尸体被挂在城头,凶名在外。易春秋正当而立之年,出剑只为鸣不平,遂只身过两辽。第一剑入城,第二剑出城,那位自称辽帝的武道宗师不过撑了两剑而已。

后有三大武学圣地之一的铁琴铜剑楼,门下一位惊才绝艳的年轻人陈隐,号称江湖百年不出世的剑道天才,下楼挑战当时便已公认无敌的易春秋,易春秋欣然应约,两人共赴广陵江比试。

陈隐万剑出鞘,锋芒毕露,剑气所过劈风斩浪。易春秋则如孤帆逐浪,飘摇起伏中却始终没有被江水淹没,更是整条大江被他当做手中剑,剑气携带着江水射出,万剑对万剑。千里长江,漫天剑气,最后硬是将陈隐耗到脱力昏迷,轻松胜之。

现如今的江湖,正如当下的延平盛世一般,气象万千蔚为壮观。尤其是不久前年末新公布的武榜,共百位高手,各有璀璨事迹,武功之高,简直非常人可以想象。除了那些成名已久的老人,又有不少新人崭露头角,更有几人的评语是“十年之后有望并肩易春秋”,江湖之精彩,就在于一浪高过一浪的惊涛拍岸。

十年之前,是易春秋一览众山小的寂寥气概,如今则是人才辈出各有千秋,很难再说易春秋是真无敌了。仅仅就说那鬼神莫测的“青竹林”,其中进入武榜的,就有三十人之多!稳坐青竹林第一把交椅的左清更是紧追易春秋之后,位列武榜第二。所以也难怪“青竹林”中人放出豪言:三大武学圣地中人一起上,也就与青竹林半斤八两。

当然,最有争议的一人,或者说是唯一被公认为能与易春秋掰手腕的一人,并非武榜第二的左清。

江湖中人可能对这个人很陌生,但在南朝乱世覆灭的六国中人,对此人可谓是记忆之深,刻骨铭心。平阳京都长安城以北,有骑兵步卒共计十万驻扎在外,是边防驻北禁军。十万大军,按各自编制各有将军统领管辖,但十万人无一例外都由一人指导武技。

十万边军,长安的两万御林军,九寺豢养的朝廷鹰犬千余人,加上百余位大内高手,整个皇城的武装编制中人,都要尊称此人一声总教头。此人正是官至二品的御前带刀侍卫统领,号称平阳皇帝身前最后一道屏障,无可争议的万人敌,武榜第六,楼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