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浩然止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8章 比武(1 / 2)

作品:《浩然止戈

扬州南面长江,港口众多,是内陆水运的枢纽之地。再加上隔着广陵江就是号称每年承担半数国税的江南道,江南之富庶,正如当朝出生在江南的文坛巨擘李成秀所言:“忆昔延平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此诗虽有言过其实的嫌疑,但不能否认江南富庶甲天下的事实,所以才吸引了无数的外乡人前赴后继下江南。扬州作为毗邻江南的首要都城,自然人流量奇大,便是这初春冻人天气,各个县城里每日也有不少陌生面孔出现。

正如眼下,阳北巷钓鱼台外,又围上了一大群人。

唐宁不矮,但人很瘦,挤不进人堆,隔着层层人群自然也就看不清里面情形,只好踮着脚尖探头观望。

透过人群,中央站着两人,一人佩剑,一人挂刀。

佩剑之人眉目有些英气,但肤色黝黑,身材瘦小,一把三尺长剑配在腰间,实则剑鞘已经拖到了地面。另一人膀大腰圆,满脸疙瘩,刀上还有十分鲜明的干涸血迹,瞧着就让人发憷。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各自屏气凝神,挺有那么点渊渟岳峙的高手风范,可旁人看去总觉得有些滑稽。

平阳王朝以铁骑北下打江山,是实打实的战斗民族,这几十年休养生息后虽然明确表态了崇文抑武的决心,但对于江湖人,皇帝一直是不闻不问的态度。故而现如今的江湖人并不用担心如旧南朝的大多数武人那般,低声下气地做堂前燕,甚至是沦为朝廷走狗。

徐墨澜站到唐宁身边,同样看着不远处的两人。结果唐宁不愧是江湖中人,对徐墨澜的到来仅仅是丢了个不要说话的眼神,全身心注视着一触即发的战斗。

西阳县阳北巷靠近扬州北城门,巷子里多是酒馆茶肆,外来旅客若要留宿,大半会选择此地。原因之一,便是临西一侧有一处正对几家酒楼的钓鱼台,因为是伸进湖面的大面积平地,是个江湖人切磋武艺、抬高名声的好地方。

徐墨澜对这种场面并不陌生,但也谈不上多感兴趣,只是面带微笑地瞧个热闹,权当放松心情。不出片刻,钓鱼台中央的两人憋不住,出手了!

其实这两人也是无奈,你说你们这些旁观的,好好看着别说话就行了,还非要起哄,那些下注买输赢的就更过分了,竟然还嚷嚷着再不打回家吃饭去了。两位名声不显的江湖人显然脸皮还没厚到唐宁那种地步,熬不过周遭源源不绝的冷嘲热讽,所以打算速战速决。

两人其实都有些真本事,那位剑客的招式承转间颇为赏心悦目,提气轻身之时更是脚尖越过众人头顶,剑光闪闪。耍刀大汉则是一力降十会,大开大合,一把数十斤重的直脊短刀挥得呼呼作响。两人只是纯粹的切磋,并没有分生死的打算,所以心有灵犀地留有余地,来去数招后便稍稍附带两句捧场的话,显然不是初出茅庐的江湖雏儿。

对于这两位还算有些斤两的江湖人来说,能有份教头护卫之类差事,比他们在江湖中餐风露宿实在要好了不少,再不济或者投身于门派之下也不错,至少有了个庇护所,不用生怕哪天就成了他人扬名立万的刀下亡魂。

正对钓鱼台的酒楼之上,所坐皆是非富即贵,要么是走镖的或者出门历练的门派中人。而他们挑在钓鱼台比试,醉翁之意自是不言而喻。

只是不等两人报出更多早已打了无数遍腹稿的华丽招式名,耍刀大汉约莫是天生力大无穷,一招没有收住手,将黑瘦剑客的右臂划出一道血痕,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眼看都见血了,更加拍手叫好。

剑客受伤后,也打出了火气,不再随意舞花剑,而是用上了极有杀伤性的点、刺、撩式。用刀汉虽然块头大,却也足够灵活,险而又险地躲过几招中则见血的杀招后也不管不顾了,仗着兵器重力量大,一刀刀劈近那位黑瘦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