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浩然止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章 读书人(1 / 2)

作品:《浩然止戈

村里来的是熟面孔,耆长刘大能,喜欢自称捕快大人。

其实谁都知道,里正刘老三熬不过刘大能的苦苦哀求,又是送钱又是送礼,才给他儿子从县尉那求来了这份屁大点儿的职位。

耆长,其实连九品十八阶中最低阶的边都沾不着,说穿了就是乡里巡逻的。可偏偏外号刘大傻的刘大能挺当一回事,自从当上了耆长,不论刮风下雨,总喜欢在县里头大街小巷到处瞎转悠。尤其是那两簇稀疏的鬓发,更是每日都要用口水抹得服服帖帖,县里的老爷们就都笑话他是捡了个狗头金,走一步要拎三拎。

去年刚当上耆长那会刘大能就来过一趟村里,有那么点耀武扬威的意思,可惜一没俏姑娘的小手可摸,二没有殷食人家能够蹭吃蹭喝,索然无味的刘大能便只好随意踢了几脚村头小孩的屁股走了,往后就再也没来过。

今个儿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刘大能一路嚷嚷着抓贼,带着几个游手好闲的小跟班就冲进了村子。几个痞子一样的跟班显然也不是什么好鸟,手脚不干不净,一路走来掀翻了不少人家晒在门前的菜干篮子。

何婶拎着儿子的后脖衣领往屋里退了退,回头低声道:“虎子他爹,不对劲啊!我怎么瞧那刘大傻的眼睛老往隔壁院子瞟呢,不会是来找小馒头麻烦的吧?”

徐墨澜六七岁便跟着娘亲来到了这个村子,那之前的他或许是家境优越,总之吃得白白胖胖的,小脸儿就像个雪白的大馒头。隔壁的何婶就给他起了“小馒头”这么个颇为形象的小名儿。

村里人都叫何婶男人小王,是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庄稼汉,人老实,心眼也死,更想不通这些了,心虚地说道:“应该不会吧。”他们夫妻俩一直觉得隔壁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挺可怜的,这些年对徐墨澜也算多有照顾,一小半是出于同情,更多的还是打心眼里喜欢。

何婶娘家原先是在扬州省城里开过面馆的,所以一直不怎么待见王叔这个钱袋子与人一样干巴巴的庄稼汉,只不过女子大多愿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后来生下虎子后就更不怎么愿意回去听那些阴阳怪气的话了。

所以说何婶也是待过省城见识过真正的大户人家的,当年徐墨澜的娘亲牵着他来到这儿,何婶就觉得这个姐姐真像大户人家出来的,虽然穿着素朴,但教养谈吐都做不了假,尤其是那皮肤,乡下风吹雨打惯了的女子跟她可根本没法比。天生面冷心热的何婶也不多问,唠叨两句后,就跟王叔一起把隔壁那间杂草丛生的废弃院子给拾掇出来了。

眼下还真被她说中了,刘大能就是冲着徐墨澜来的……

本月下旬,全国童试最后一轮开考,而恰逢皇上最宠爱的宣妃所生九皇子满了入学岁数,行开笔礼。童试也托福成了恩科,有天子钦命的考官前来。

此次是皇上亲自开口,命翰林院、国子监、吏部、礼部等,从三品之下,手头并无紧要工作的,一律出京监考。当日长安城城门大开,考官各自奔赴考点,有好事者数了下,乖乖,足足六十多辆马车!

废话,京官地位是高,可毕竟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说话做事能遂了本意?正三品大员也不过是领着可怜巴巴的二十两月俸,谋点其他生财之道还要整日提心吊胆。出了京城那可大不一样,且不说京官品秩要比外官高上一阶,更有能与皇上说上几句话的天然优势在,说不说得上话,那可真是天壤之别了。所以数十位考官这趟出远门,没谁是不情愿的,那些各个州县里准备破财的官老爷们才最不情愿。

平阳现在的世道,要想在官场爬的高,无非三条路子:三名以上同僚或上司举荐,朝廷重臣提拔,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