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浩然止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章 年轻人(1 / 2)

作品:《浩然止戈

延平十年二月,始入惊蛰,春寒料峭。

西阳县最北边有个不足百户的破落小村子,此时方才破晓,便见一位身材清瘦的年轻人正挑起两担水,打算从河边往村子里走去。

河浜头蹲着几位衣着朴素的妇人,身旁均搁着木盆,撸起袖管后皆是通红的手,正在搓洗着衣服。乡下女人大多没见过世面,更不知三从四德五经六艺,浣洗贴身衣物时自然也从不避讳一旁路过的大老爷们。只不过每次瞧见了这个读过些书的年轻人,总要肆无忌惮地调笑几句,然后再等着看这个小子红着脸匆忙逃离的狼狈情形。

今日也不例外,年轻人身后又传来了何婶那独有的嘹亮嗓门:“小馒头!今晚上我家吃面去,虎子他爹托你写封信,听到了没!”

本名叫徐墨澜而非小馒头的年轻人微微慢下脚步,头也不回道:“知道了。”话刚说完,身后便传来了一阵爽朗不输男子的笑声,徐墨澜苦笑摇头,颠了颠肩上扁担,快步走开。

西阳县位于淮南道扬州广陵郡,离繁华的江南水乡并不远,不知是不是隔了一条广陵江的缘故,广陵这仍可以说是天寒地冻,年年都是春雨贵如油,农忙也要比南方来得更晚些。

一步晚步步晚,县里富贾多数去南方购置新鲜大米,这里的农户收入便愈发微薄,好在也正是因此,附近几个村子的地皮能留在老百姓自己手里,不图发家致富,至少能保证自己温饱不是?

徐墨澜踩着硬邦邦的土地回到自家小院,将一桶水倒入大缸,拎起另一桶,舀着水开始打扫鸡舍。忙活了小半个时辰,天色已经大亮,便将昨晚焐在灶膛的红薯拿出来,撕开表皮后仍有丝丝热气冒出来。端出一张自制的简陋竹椅,将一直系在腰间的长袍下摆放下,拿出一本早已翻阅至页脚蜷曲的《便宜十六策》放在膝头,就这么一边啃红薯一边翻书。自七年前开始,他便几乎每日早晨都会重复这些事,不觉半点乏味。

若是有识货的瞧见了他这副架势,只怕真会笑出声来,尚未过童试的寒门晚生,竟然也敢看《十六策》这类兵法著作,能看得懂?何况徐墨澜翻书又奇快,加上一身显然常年搓洗而已经掉色严重的麻衫长袍,确实瞧着像是个腹中没有几两墨水的读书人。

徐墨澜可能是习以为常,恐怕也只有他那过世的娘亲才会将这个儿子视作骄傲,谁家少年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谁家少年可在十岁之前读遍四书五经?更有谁家儿子能在八九岁时就能说出“哀哀娘亲,生我劬劳”这番话?

十几年前孤儿寡母背井离乡来到这个村子后,徐墨澜不哭不闹,听娘亲的话,只管读书。平阳一统江山后,崇文抑武成了大势所趋,大世道算是太平了,读书种子也就有了盼头。

那时的他自然不清楚为何娘亲哪来这么多银两,竟然能够给他时不时添上一本新书看看,现在的他有些眉目了,但却刻意地从不去想。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村子被当地人叫做“北角疙瘩”,是乡里户长都懒得来搜刮油水的小地方,一般人家别说买书看,笔墨都用不上,更别提都不识字了。

书籍的开销不贵,却也不便宜,一本薄薄的《春秋》便要二十文铜钱,换成五花肉那就是实打实的三斤多。就按他现在来说,每日午时后去县里替主簿誊抄账簿,也不过五文每千字,克扣完墨钱就剩下了两文。

好在他写字点画清圆、形疏而气紧,连绵回绕之下速度不慢,一天下来也能抄写万余字,更是让借此被西阳县令夸了几句的主簿大人也对他热情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