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杨门少年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71章 开战(1 / 2)

作品:《杨门少年

契丹将领杨衮在收到汉军出营的消息后,思考了片刻后终究还是答应了大军出征的建议,整备军队出营列队。

刘崇很快就收到了杨衮行动的报告,冷哼一声:“早知道这些契丹人不敢不来,不过我们汉军自己一样能打赢这一仗。契丹人不愿出力也好,正好让契丹人看看我们的实力,省的他们老是轻慢我朝。”

下属的将领纷纷应和,只有刘继业神情凝重,张元徽一早就已经领兵去了东侧,按照命令准备从东侧突击周军侧翼。军帐中的刘继业愈发坐立难安,但却什么都做不了。只希望一切能如刘崇所愿,汉国经不起这样规模的军团战的失败。

柴荣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听说刘崇也是兵分三路,哈哈一笑:“这刘崇,不将他的优势兵力集结,反倒兵分三路,既然如此,这场胜利我就收下了!”

但不同于刘崇,柴荣表达了信心后,赵匡胤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陛下,此时我军逆风,而且昨日宰相大人的话还是传到了军营,士兵们对于现在的情况有些畏惧,如此状态不如坚守阵型,当发现敌军是银杆蜡枪头,我们就有了取胜的机会。”

柴荣看了眼进言的赵匡胤摆摆手说:“此战就如昨晚你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我们不敢主动出击,让敌方势起,那才是大麻烦。如今不过是小事,按照原计划行事。”

赵匡胤应诺退下,柴荣不介意下属在行动开始前提反对建议,昨晚去掉冯道的官职也只是因为他的言论会动摇军心,如果仅仅是劝阻自己出战,如樊爱能和何徽之流,他就没有处置。但只要柴荣做了决定,并下达了命令,那就必须执行,否则就将按规处置了。

“报!前线有军情!”

刘崇挥手示意,让探子进来:“有什么军情?”

“回禀陛下,周军兵分三路出阵,向我军进军,距离我军还有五十里。”

刘崇听了眯起了眼睛:“好个柴荣,竟然敢主动出击,既然如此,我就成全他,来人,令全军在巴公原列阵迎敌!”

柴荣很快就收到了消息,笑了笑说:“我们的对手在巴公原等着我们了,既然他们想等,就让他们慢慢等吧,我们按照既定计划行军。”

柴荣轻描淡写的话传出去,原本有些畏惧的士兵突然有了信心,行进间比之前明显有了力量。

杨衮骑马立在巴公原西侧的山坡上,看着列阵的汉军士兵,冷笑了一声:“看他们这布阵散漫的样子,是哪里来的自信能够与周军正面一战?”

杨衮的副将在一旁笑着说:“他们那个皇帝就骄傲的很,总觉得自己多了不起,我们大辽的军队和周军也只能有来有往,这汉国的皇帝却根本不知道周军有多强。”

杨衮摇摇头:“你吩咐下去,今天一战,如果是胜势我们就助助威,如果要输,立刻撤离,我们大辽儿郎的性命不是卖给汉国人的。”

副将领命离开,杨衮继续看着汉国的军阵,居高临下,很快他就看到了汉国皇帝的旗帜,杨衮并不在意汉国皇帝,他是有些可惜刘继业,汉国空有良将而不知道利用,这场仗,他是一点都不看好汉国。

刘崇没有想到自己让部队列阵等待结果却让全军的人在寒风中等了两个时辰。虽然刘崇依然不为所动的样子,但有人坐不住了。

副枢密使王延嗣,因为枢密使张元徽去了左军领军,所以枢密院在刘崇身边最高权限的人就是他了,他是懂军事的,看到大军在寒风中等了近两个时辰周军还没到,就猜到周军有意拖延,但王延嗣也知道自己并非刘崇嫡系,贸然进言,未必有好果子吃。

王延嗣想了想,想到了司天监,他偷偷找来了与自己有交情的司天监的李义,对他说道:“大军等待了近两个时辰,身体都凉了,此事不妥,等到周军来到,我们必然处于下风。”

李义本是军中出身,自然能听懂王延嗣的话,问道:“那王大人希望我做些什么?”

王延嗣拍了拍李义的肩膀说:“我们需要劝陛下主动出击,让士兵们动起来,但无缘无故的让陛下改主意,未必能说服陛下,我们需要一个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