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杨门少年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70章 战前(1 / 2)

作品:《杨门少年

军议后的当晚,张元徽出人意料的来到刘继业的营帐中,向刘继业询问对明天的决战的看法。刘继业对此战并不太看好,并且他的理由很充分,张元徽不由得就相信了刘继业的判断,但他毕竟是一位久经战阵的将领,同样有自己的判断。

“虽然确实有你说的种种因素制约,但在我看来明天一战也未必没有胜算。”

刘继业一方面确实同意张元徽的判断,另一方面也不想打击张元徽的士气,点头说道:“您说的不错,明天我军确实有胜算,如果稳扎稳打,明天一战未必会输,我们的胜算还要高些。”

张元徽叹了口气:“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明日一战我会小心行事,但万一有什么意外,陛下的安危就靠你了。”

刘继业沉下来说:“张大哥别说丧气话,明天有你坐镇,我军定能马到功成。”

张元徽无奈地笑了笑:“希望如此吧。如果,我是说如果我有个万一,你嫂子还希望你能帮我安置她,我再老家有一块地,帮我护送她回去,想来不会有人为难她。”

刘继业听了眉头一皱:“张大哥,别这么说,明天不会有事的。”

张元徽没有回答这话,而是又嘱托了一遍:“这事就拜托你了。”

说完,张元徽就转身走出了刘继业的营帐,看着他的背影,刘继业总觉得有些不详,张了张嘴,终究没再说什么。

折赛花一直在一旁旁观,始终没有插话,看到刘继业紧皱的眉头,上前抱住他说:“放心吧,张大哥不会有事的。”

刘继业抓住折赛花的手,用力捏了捏像是要说服自己一般,重重的重复了一遍:“没错,张大哥不会有事的!”

在刘继业与张元徽讨论战局的时候,周军大营同样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讨论。

军帐中,一个脸庞坚毅,蓄着短短的胡子的青年男子,他坐在军帐正中的位置,暴露了他的身份,正是周国新任皇帝——柴荣。

柴荣坐在主位上,脸色陈凝,正在认真地听着大臣的进言。下面一位年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大臣正在努力的劝谏柴荣。

“陛下,后军未到,我军兵力处于劣势,此时与汉军决战,我军难有胜算啊。”

柴荣听了不置可否,并未答话,但劝谏的显然不止这位老大臣一人。另一位看上去三十来岁的将领同样站了出来:“陛下,此战非同小可,尤其是陛下千金之躯,不宜犯险啊!”

另一位将领站了出来,同样反对出战:“是啊是啊,陛下,刘节度使不日就到,等刘节度使到了,两军均势之下,我军必胜,何必此时犯险。”

柴荣脸色有些不耐烦,看向那位五十岁的老臣说道:“冯道,你不懂军事我不怪你,但你在这扰乱军心,我不能饶你。来人,把冯道的官袍给我扒了,今天起你不再担任宰相一职!”

冯道听了脸色大变:“陛下!”很快就有侍卫上前要请冯道出去,冯道看着柴荣,发现柴荣的眼神非常坚定,知道此事不可转圜了,长叹了一口气:“陛下,好自为之,微臣告退。”说完转身随侍卫离开,冯道知道此事如果再顶撞恐怕就是不去职,恐怕要去命了。

冯道离开后,军帐内刚刚帮冯道说话的人的脸色也不好看,柴荣这显然是在杀鸡儆猴,果然,柴荣眼神向刚刚抗辩的两个将军扫了一眼:“为什么这时候决战?如果真等到我们后援赶到,刘崇还敢与我们一战吗?不趁机一举击溃,等他们重整旗鼓再来骚扰我们吗?这点小事都看不懂的,就不要在这里站着了,再有人反对决战的决定,统统滚蛋。”

顿时所有人都不敢作声了。

看到大家都统一了思想,柴荣也没有继续追究之前将领们的意思,而是开始布置明天的战术。

“之前斥候带回来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刘崇自己带兵已经到了高平,而且从之前调查到的消息来看,不出意外,他这两天将直接出兵与我们决战。我们不能等他们准备好,我们比他们整备的更好,而且士气正高,所以明天我们就主动出击,与他们一战。”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一个将领站了出来:“陛下,下命令吧。”

柴荣一看,正是自己最信任的将领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字抱一,笑着说:“抱一别急,此战我们兵分三路。肯定有仗给你打。白重赞,李重进合在?”

“末将在!”

两员将领挺身而出,拱手行礼。

“明日,你们领左军在西侧布阵,如果对方没有侧翼,则直接绕侧方攻击敌方本阵。”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