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战歌(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想明白了一切的李师师火力全开,就连芸娘都有些吃惊。

毕竟曾经是樊楼的头牌,接触的几乎都是非显极贵的人物。

虽然说成了钟粟的小妾后,她不愿意再回忆自己的过往,也不愿意接触过去的那些人。

但那些曾经相识一场人中,多少还是有一些品行道德端方的。

和芸娘一样,先后赎身的姐妹,有些或许运气好一些,还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有些也面临饥寒困顿。

李师师一招募,这些人便迅速聚集在了她的身边。

再加上芸娘的人脉关系网络,艺术学院还没成立,但艺术演出团队的班底已经有了。

经过一番努力,李师师还挖来了几名民间活动的老乐师。

这些人在上层人看来,社会地位很低,但在优伶界却声誉颇高。

他们听说书院居然要成立艺术学院,一开始根本不能相信。

但李师师对艺术学院的情况进行了一番介绍,他们信了,自然愿意加盟。

本来被认为从事的是低贱的行业,摇身一变进入了书院这种高大上的地方,自然是非常愿意的。

李师师和芸娘在做她们能做到的事情,钟粟也在谋划艺术学院的未来。

靠着后世对理工科的兴趣爱好,倒是前前后后做出了很多事情。

可对于艺术,钟粟多少有些犯怵,但他却明白一点,艺术这东西,看起来见效最慢,但影响确实最为深远的。

靡靡之音的泛滥,往往是一个朝代走向灭亡的先兆。

想要强健大宋的筋骨,不是靠着强大的军队就能做到的,从骨子里解决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虽然现在艺术学院现在女性化严重,但却不影响刚健之风。

钟粟最先开始的做法,就是让传媒学院的先生和学生,从历朝历代的诗词作品中发现那些正能量强劲、阳刚气十足的作品。

这些诗词作品,其实代表的就是一种大气和强健。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前朝大唐做到的事情,大宋应该也可以做到,可惜的是真的没做到。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行《汴京头条》,传媒学院的先生和学生,他们虽然不知道钟粟最终要干什么,但却早已领会了钟粟现在想干什么。

第一批诗词遴衙后,便交由芸娘李师师等人,设法从乐师中寻找善于度曲之人,然后制成可以演唱的曲子。

也就几天时间,乐师们在东坡肉的激励之下,居然真的连续做出了几首曲子。

其中有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从内容上说,虽然是前朝的作品,但相当的伟光正,很是符合统治阶级的想法,适合推广。

和前朝大唐相比,武备稍逊的宋朝,同样希望边地宁定,让这样的歌曲在军中传播,自然不会引来御史台的弹劾。

还有一首就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更是表现出了军士戍边的勇武豪迈,也非常适合军中传唱。

另外还有王昌龄的《从军行》之类绝句,虽然短小,其实更加适合行军时提振精气神,也能够迅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