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粮引子(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兰州府试种的高产作物虽然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但仅看那喜人的长势,种师道和王知州都觉得,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心里是这么想的,可万一有个意外,那也不好说。

两人加上白参军三人,在几处地头边转了一圈便回去了。

种师道的确将玛瑙和牦牛都交给了王知州,王知州也忠实地执行了对种师道的承诺。

兰州府百姓逃散,很大原因还是因为蛮夷剽掠滋扰,日子过得太艰难。

先是种师道大败吐蕃军,然后又是兰州府发布了抚民策,过了一些日子,还真有一些逃散而去的老百姓先后回来了。

这些回来的老百姓,一部分由王知州安排,实在无力安排的,便交给了种师道。

种师道可是有生产建设兵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虽说宋军本来也是劳动力,但多一些老百姓也是可以的。

可很快一个问题出现了,因为老百姓的陆续到来,钟粟和王知州发现,如果人数还会继续增加下去,最多一个月,兰州府的容纳能力便有些不够了。

地方倒是足够大,至于住宿,搭建一些简单的窝棚也是可以的。

可这么多人,一个人就是一张嘴。

他们不怕劳动,但就是怕没饭吃。

一旦口粮不足,这些人便会马上继续过起逃亡的生活。

好不容易将这些人召集来,然后如果因为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二次出走,往后再想找回来就难了。

兰州府虽然更像是一座军州,但军队还不是出自百姓?

这些年中,兰州府的驻军一直靠着从各处的调遣为主,想要从当地征召军士,还真有些难度。

人口基数太小,青壮年人数自然不多,这就是兰州府的现实情况。

回到州府后,种师道和王知州自然而然地说到了这个话题上。

这种问题本来就是无解的,就算是带兵的种师道都明白。

连一口吃的都给不上,老百姓不可能等死。

就像军中的供应,如果真的出现的问题,纪律再怎么严明的军队也会出现哗变。

很快,王知州召集来了通判、长史、别驾以及各曹司的负责人。

经过了一番商议,大体想到了两个办法,一是设法对兰州府的几十家大户做工作,争取从他们那里借得一部分粮食,二是立刻向朝廷求救。

其实,这两个办法都不是太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