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九十三章 千金买马骨(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钟粟说完,赵佶和群臣一愣。

生产建设兵团,这又是什么东西?

钟粟就算有一个高深莫测的师傅,也不至于连这个都琢磨吧?

如果连这些都想到了,那和妖孽有区别吗?

“钟卿,何为生产建设兵团,历朝历代可有先例?”

钟粟提出来的东西,不知道不算孤陋寡闻。

赵佶也不是那种一味装13的人,还是代表大家说出了疑问。

“生产建设兵团,极为适合边地建设发展。

大宋边地,基本以农牧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

总之,农耕手工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仅有的少数人生活贫苦不堪。

而戍边大军却长期驻守,无仗可打之时自然可以休养生息屯垦戍边。

除了边军之外,那些受伤军士,也可以继续留在生产建设兵团。

还有就是,我大宋皇帝虽说仁慈,但难免还是有不少刺配人员,总不至于让他们吃白饭吧。”

钟粟说到这里,曾布连声咳嗽。

大宋选择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很少杀大臣,尤其是文臣。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一贬就是一大波。

历史上有记载的仅仅是苏东坡这样的名人,其实总量的确不小。

钟粟居然说仁慈,曾布怕赵佶脸上挂不住,所以咳嗽提示,但钟粟却充耳不闻。

他不是没听到,只是觉得如果赵佶连这个都要估计,那干脆就别采纳自己的建议得了。

赵佶听到这里,的确没有什么反应。

不是他没有多想,而是他已经被钟粟的生产建设兵团深深吸引。

多好的事情啊,一旦有了这样一直生产建设兵团,很多军队都有了去处。

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些需要贬谪的家伙,有时候身子骨不行,到了岭南这些地方,不但白吃饭,还动不动就挂了。

如果放在边地,没有了烟瘴,还能自食其力,看着不多,但如果集中起来,也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

这样一来,自己的对外形象自然会更加仁慈,但实际上这些人还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实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接着说啊。”

赵佶听得津津有味,却被曾布乱入的几声咳嗽给打断。

钟粟倒不是在意曾布的想法,他只是想等赵佶消化的差不多了,然后继续说。

“下臣觉得,除了如此安排,还可以让大批失地农人也去边地。

这样一来,人口也会不断增加,粮食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

此后就算边地发生战事,也不需要大规模运粮,免去了轮输转运的耗费。”

赵佶越听越高兴,这个办法简直堪称完美。

哪怕能找到问题,似乎也不多。

“钟侯,老夫倒是想到一个症结,边地如果势力膨胀,会不会尾大不掉?”

曾布本来还抱着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想法,但现在也被钟粟的美好蓝图所吸引。

他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了钟粟的思维模式,主动参与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