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宋生产建设兵团(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玉米一旦到了能煮着吃的时候,接下来的成熟就会进入加速度状态。

不知道是因为汴京的气候还是土地的缘故,马铃薯最先到了可以开挖的程度,随后就是甘薯。

至于玉米,钟粟也不着急,多长几天种子只会更加饱满。

九月过半,钟粟自己都有些等不及了。

汴京大学学田正式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几千亩的大地之上人来人往。

好在小麦之类的几样作物已经收拾完毕,不然就这些人,同时面对这么多的作物,还是很吃力的。

收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月底,天气不但已经开始转凉,甚至带出来了一丝寒意。

当山岳一般堆积的粮食出现在了赵佶的眼前时,他有些凌乱了。

大宋的粮库他当然见过,可里面无非就是小麦、大米和高粱老三样。

赵佶到底还是不明白,其他作物也就罢了,比这更多的他都不会在意。

可这些都是所谓的新品种啊,看来自己真的小看了钟粟。

宋朝的度量衡当然和后世的有很大的区别,但钟粟大概计算了一番。

玉米的产量,绝对超过了大宋小麦产量的三倍以上。

至于马铃薯和甘薯的产量,如果用来和小麦比,那就真没什么意思了。

当钟粟简略地情况告诉赵佶的时候,赵佶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他突然感觉,从这一刻起,自己的世界观要部分崩塌一番了。

动不动就是大宋作物的几倍,这还是人能做到的事情吗?

可钟粟居然做到了,而且按照大宋礼部的计算方法,钟粟甚至自觉地贬低了一些。

第一次,大宋朝廷的狗斗居然因为钟粟高产作物的高产出而暂时停止了。

在此之前,大概除了少数几名官员外,其余人都对他没有多少信心。

粮食计划,大宋可是想了无数的办法。

后来他们发现,想要有太大的提高,真的是难上加难。

这件事情其实难坏了赵佶,钟粟这功劳,实在是有点大了。

如果要继续封赏下去的,赵佶真的不知道,应该赏些是什么东西。

都已经是侯爵了,还能怎么样?

至于钱,钟粟缺钱吗?想都不用想。

书院想建就建,就算是朝廷,花钱也没花到那随心所欲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