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八十九章 开封府尹吕嘉问(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钟粟安心回到蕤园后,心里默默盘算,这几天算是没有白忙活,不但搞定了火炉销售生意,还顺带解决了嵩阳分院将作学院人才招募的事情。

相对而言,火炉销售的生意其实没有太大的难度,大宋的一把手都已经首肯了,自然不会遇到多大的阻力。

再说,自己可是有先见之明的,提前就认识了将作监大监李诚,还取得了他的信任。

这样一来,事情立刻变得简单起来,只要把各方路子打通,然后进入市场销售渠道即刻。

想想非常廉价的煤炭,再对比一下木炭高高在上的价格,如果还有人坚持烧木炭,那就无异于烧钱。

如果有人非要烧钱,倒也无所谓,钟粟相信,时间是可以改变一切的,包括陈旧的观念。

据李诚探听到的消息,工部组织采集的煤炭已经堆成了十几座小山,分别堆放在了汴京城的各处,这也是为了方便各处的老百姓买炭方便,同时也是为了降低人群拥堵造成的安全事故。

工部那里钟粟虽然还没有正式和张商英商量,但觉悟很高的张商英早就开始了前期工作。

在这一段时间,关于火炉和煤炭的推广告示也贴遍了汴京的各个坊市和显着位置。

至于煤炭和火炉的定价问题,钟粟也不知道张商英和赵煦是怎么密谋的,反正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看起来远远低于少木炭的成本,但里面的利润绝对丰厚。

钟粟还没来得及思考火炉发售的时间,是不是赵煦还要采取一些什么必要的仪式,黄门内侍已经来宣他入宫了。

内侍并没有透露入宫商量什么事情,但钟粟却猜测一定和火炉煤炭的销售有关。

时间也容不得他过多地思考,在黄门内侍的催促下,两人一起进宫来到了勤政殿。

一进入大殿,钟粟就发现殿中已经来了好三个人,张商英和李诚都在场,另外一个人钟粟并不认识。

“钟卿最近辛苦了,既然都来齐了,那就说说吧。”

钟粟一愣,这是要说什么,看来只有自己还不清楚状况,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

“官家,工部年后几乎日夜不停,煤炭的开采每日都在数十万斤以上,分别在城内各处设置了堆放地点,以供买卖。”

张商英率先说话了,声音不大,但赵煦却听得如痴如醉,每日数十万斤啊,比起木炭简直就是神速,关键还没有出全力,算是试水采,如果以后火力全开,那每天又能采集到多少呢?

钟粟心里却有数,数十万斤听着不少,如果汴京火炉普及,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不想扫众人的兴。

“好好好,张卿做得好,朕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