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八十八章 建议(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钟粟和老许回到店里后,两人一边喝着温暖的姜茶,一边细谈起了火炉和马车两项生意。

不过钟粟再也没有提起大车店的事情,看老许那副忌惮的样子,钟粟知道再怎么问,估计也问不出什么结果。

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开封府尹的权力非常之大,汴京地区的好多事情,开封府都有权过问,所以开封府尹自然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身后有渤海郡王尉迟宫铭,但尉迟宫铭无异于争端,如果老许不小心卷入,尉迟宫铭肯定会不高兴的。

“不怕官,就怕管”,老许说得还是很有道理,大车店的幕后人物如果是开封府尹,那这个主意还真没法去打,除非活得不耐烦了。\0

两人计议已定,钟粟也不多耽搁,从老许那里出来后,发现还有时间,便直奔将作监而去。

钟粟一到将作监,很快就找到了将作大监李诚。

李诚自然知道钟粟的来意,便把汴京目前陶土火炉的烧制情况介绍一番。

原来一开始将作监虽然联系到了大多数瓷窑,但是也没敢全力烧制陶土火炉,钟粟没有来汴京,大家都觉得有点心虚。

万一生产出的火炉不符合标准,陶土的东西可是没有办法回炉的,到时候那些亏损恐怕就得自己承担了。

就算是精通营造技艺的李诚,同样不敢要求瓷窑全力生产,这可是赵煦的生意,谁敢大意。

当然李诚也因此找张商英商量过,和他探讨过怎么办才好。

张商英的说法同李诚的想法别无二致,一定要先慢慢起步,一方面有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也要确保陶土火炉的质量。

就这样,在他们的严格监督之下,汴京城中的瓷窑保持着谨慎的的态度。

因为是第一次烧制这种东西,他们对图纸上的标准严格地恪守着,所以确保了较高的合格率。

至于煤炭开采的事情,工部的人已经在全面介入。

汴京的人口基数太大,情况也比登封复杂了许多,一下子全部由烧制木炭转为烧煤是不现实的。

钟粟估计,哪怕这个冬季结束,估计也不会普及太多,恐怕起码得普及三五个冬季。

尤其是汴京众多的高端消费人群,他们对于价格并不敏感,多掏一些钱买木炭不是什么困难。

即使有皇宫带头烧煤炭,他们也未必会立刻转变过来。

当然,这部分人中朝中官员除外,他们不少人已经在皇宫中见识到了烧煤炭的好处,没见到的也听说了。

不管是为了降低生活成本还是为了顺应赵煦的倡议,他们都表现的很是积极。

尤其是高级官员,他们不但迅速转变了取暖方式,而且首选铸铁火炉。

而底层的普通老百姓自然把成本放在第一位,只要产能跟上,钟粟相信陶土火炉一定会大卖特卖的。

“李大监,此事官家极为上心,本来也是事关我大宋生计,小子只是个跑腿的,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还望大监鼎力相助啊。”

虽然得到了赵煦的支持,但人心难测,李诚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加上钟粟还有所求,自然还得顺毛捋一捋。

“你这可是话里有话啊,我怎么听着好像担心我使绊子?哈哈。”

李诚自然听出了其中的言外之意,不过他也没有介意,他能够理解钟粟现在的难处。

“没有没有,小子怎敢有这个想法,说来说去都不是为官家办差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