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七十一章 助学功德碑(1 / 3)

作品:《大宋教书匠

大宋从来不缺少各种人才,掐指一算就能回有结果的人自然好找,一个传说中的黄道吉日很快就确定了。

罗浮书院作为惠州的第一家书院,自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虽然距离惠州还有点儿小远,但没有几个人在意这一点。

远一点就远一点,来书院就是读书的,就别老惦记那些灯红酒绿五光十色了,不管走肾的还是走心的都得放下。

因为路途的问题,好多人都是提前一天来到的罗浮书院,至于住宿的问题,钟粟本来还很担心。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附近几处豪华大别墅分别派来了管家,邀请来客去他们的豪宅借宿。

这倒是免去了不少麻烦,钟粟本来想简单搞一搞,但惠州人民实在是太热情。

除了正式来参加典仪的,居然还有十里八乡附近跑来看热闹的。

绝大多数的典仪项目都是何文运和苏东坡几个人商定确立的,钟粟却建议加了一项。

那就是一一对书院的先生进行了介绍,这些人自然是以苏东坡为首,然后依次进行介绍。

这个新加的项目引起了前来观礼的人的一阵激动,他们突然发现,原来罗浮书院居然还有这么厉害的先生。

除了苏东坡几个,其余的先生钟粟也不熟悉,但惠州人民却心里有数。

钟粟这样做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扩大书院的影响力。

一所好的学校,关键还是要有一波优秀的教师来支撑,这些人的见解可以不一样,但一定要有真才实学。

钟粟心目中向往的自然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放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只是一颗一闪而逝的流星,但却完成了华夏历史上一次强劲的闪耀。

虽然说后人真正推崇的是孔子时代的教育,但如果真正要算起来,所谓的七十二贤除了帮忙编纂了一部《论语》外,似乎个人也没有做出太大的贡献,说来说去,他其实只是儒学一家的繁荣。(纯属个人简介,如果觉得不同意,可以加qq来喷:)

但稷下学宫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除了官学道家外,还有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学宫的舞台上。

稷下学宫的学者也因为政治倾向、地域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差异,各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从而使稷下学宫形成了思想多元化的格局。

这样的多元格局是非常难得的,是真正的百家争鸣,至于后来统治者的一些主张,早就失去了稷下学宫那种活跃的学术理念。

一旦没有了这些灵魂性的东西,学术也就仅仅是学术了,甚至成为了功名利禄大行其道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