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零二章 全面备考(1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

钟粟布局的新车坊终于完成了,他毫不犹豫,立刻进行搬迁。

由于地方增大了不少,所以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设备,张木匠这些人也同时集中到了这里。

之前的麻将之类,制造的量已经过了粗放增长的时候,现在的订单量并不大,完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目前的马车项目中。

张木匠也培养出来了更多的徒弟,也成为了目前木工中的中坚力量。

木构件的加工本来就比较慢,现在有了足够的人力,速度立刻有了大幅度的加快。

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时间一到,所有人的资质和底细都会暴露出来。

悟性好的技术强的,自然走了高技术路线,至于那些表现平庸的,便安排他们干一些装配试马车的工作。

钟粟这次将车坊进行了功能区划分,总的来说分为四个功能区。

那就是木器区、铁器区、组装区、预留区。

预留区是留给炼铜的,只是现在胆水的量太小,所以只能先挂靠在铁器区。

如果有朝一日胆水的供应的确足够了,钟粟就会将这个分区发展起来。

就在钟粟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时候,他几乎同时收到了两封信。

一封是张潜的,他已经将自己的湿法炼铜技术献给了大宋朝廷,当然,发明人里面还是加上了钟粟的名字。

钟粟哭笑不得,自己只是想获得一些胆水罢了,至于在大宋获得专利权什么的,他实在没有什么想法。

就算平时玩一点黑科技,无非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然后用于书院的投入。

在钟粟看来,大宋的文化完全可以更加灿烂,只是烟花易冷,不少在民间潜水的高手,根本来不及崭露头角,就被贫困的生活压垮。

就像自己书院的一些学生,他们之前根本没有读书的指望,就算能够有读书的机会,却没办法去参加科考。

真正算起来,参加科考还是有一定的投入。

古代虽然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之”的说法,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闭门读书从来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文化是需要不断交流的,否则很难出成果。

科举考试这种东西,更是一个技术活,如果窝在深山,也许可以读大量的书,如果要来参加科考考试,恐怕连规则都搞不清楚。

这样的人恐怕会跟社会脱节,就算能够考上,距离治国理政造福百姓,恐怕差距会很大。

像苏家兄弟这些人,为什么每到一处都能将一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其实跟学问的关系没那么大。

最关键的是,他们懂得这个社会,懂得大宋人民需要什么,所以才会有合理的施政。

钟粟对稷下学宫的发展充满向往,不是因为他能培养出多少人才,而是对这个社会做出多少贡献,为这个社会营造了怎么样的氛围。

张潜好告诉的钟粟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大宋朝廷要推广湿法炼铜技术。

也就是说,全国各地会迎来一波铜矿开采和炼铜行业的大发展。

这样以来,钟粟担心的胆水供应不足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自己都是发明人之一了,享受一些红利根本不在话下。

至于大宋朝廷那几万贯的奖励,钟粟才不会在意。

第二封信是苏东坡的,他在惠州一切都不错,毕竟是之前呆过的老地方,老朋友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