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寒门科举 / 章节正文阅读

96、96.诗会(1 / 2)

作品:《寒门科举

当大家都已经相信樊凡不善诗词的时候,他却拿出了这么一首好词,不得不说……太打脸了。

有人觉得樊凡是有意在扮猪吃老虎,愚弄众人,于是站出来,压不住那满满的酸意,问道:“方才樊公子不是说自己不善诗词吗?莫非是欺诈我等、愚弄大伙?”

故意欺诈,那就是品质道德问题了。

这一大顶帽子盖下来,樊凡可不敢戴。

樊凡谦谦道:“不知樊某何时曾欺愚大伙?我说只准备了一首词,便真的只拿出一首词,没有人比我更实诚了。”

“那你为何说自己不善诗词?”

“樊某着实不善诗词。”樊凡一脸诚恳。

“那你怎能写出如此……如此之好的一首词?”

“你错了,这只是一首普通的词。”依旧一脸诚恳。

“那依樊公子之见,如何才算得上有诗才?怎样的诗才算得上不普通?莫非樊公子是怀疑诸位教谕们的判定?”

暗指,教谕们都判为了甲等上,你居然敢说它是一首普通的词。

“我素来以为,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需是唐宋八大家这般的人,才能称得上诗才横溢,文采斐然。”樊凡淡淡然,继续道,“纵使是他们,所写的传世之诗,数目也不多……与他们相比,樊某怎敢妄言自己精通诗词?”

唐宋八大家才算真的有诗才。

他们写的诗才算真的经典之作。

字字掷地有声,我樊某对标的,是八大家。

若是不对齐优秀的先辈,谈何上进?又为何要读他们的文章?

学习背诵名人的文章,是为了不停向他们追逐、乃至赶超,而非学了三脚猫功夫,便洋洋得意,自诩诗词圣手。

樊凡自知,他前世阅读量大一些,见识广一些,加之穿越这几年的沉积,于是,与众人相比,他的诗才稍突出了一点。

也仅一点而已。

众学子:……

与八大家比,谁敢年纪轻轻,就敢自诩诗才?

这番,无人能反驳樊凡。

“说得好,学海无涯,纵使是今日判为甲等上,放于漫漫历史长河中,也不过再普通不过的一首词而已,你们该向樊小友学习。”一旁的葛教谕赞许道。

道理吧,说白了大家都懂……可怎地,就觉得心里不舒坦呢?仿若樊凡在说:与八大家相比,我很普通,但胜过你们,绰绰有余。

……

如此,樊凡在诗会的第一个环节,毫无疑问地拿到了榜首。

接下来,进入诗会第二个环节——由葛教谕亲自命题,当场作诗。

葛教谕心中明白,若是出那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离愁别送等题目,场下一众学子必定早有准备相关题材,考不出甚么水平来。

于是他托腮思忖片刻后,才执笔写下:“无色无味之物。”

众学子哑然,不少人眉头锁紧。

虽惊讶,却不是很意外——毕竟是葛教谕出题,怎会普通呢?

题目没有限定他们诗诵何物,看似范围给得很宽泛,实则,限定“无色无味”让人更受束缚。

既要考虑何物无色无味,还要斟酌如何将此物描述出来,最难的是,如何为此物赋予意境、诗意、内涵。

既然无味,那便是能吃,若是不能吃,岂能是无味?

还要无色,那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呢?若是看不见,该如何描述?

樊凡看了一眼题目,仿若回到了前世猜脑筋急转弯,心中首先想到的是,无色无味岂不是指空气?奈何这个朝代,大抵对“空气”还没什么概念罢,写出来也无人能看得懂。

不能写“空气”,那便想一个大家听得懂的词,沉思时,樊凡习惯性地把玩腰间佩带的荷包,今日来参加诗会,里面银两无几,稍显干瘪。

樊凡忽的想起后世的一句话:钱包空空,喝西北风。

一时文思泉涌,知道自己该写什么了,于是径直来到桌前,挽起衣袖,一边缓缓磨墨,一边继续在脑中斟酌用字。

而此时,距葛教谕出题,还不到半刻钟。

他的动作立马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纷纷围了过来,讨论声不绝于耳:

“这限时香都还未点上,他便想出来了吗?纵是寻常春花秋月的题目,也不能这般快罢?”

“与欣赏诗词的好坏相比,我倒是更好奇这小子会写些什么,毕竟,正找出合题意之物,已经成功了一半。”

“大家莫要想太多,或许他只是单纯想磨墨……小孩嘛,都爱玩……”

“喝醉了便早些回家歇着罢,能写出‘青灯影落乍有无’的人,会是贪玩的小童?我虽心有不甘,对其才华,却是心服口服。”

……

樊凡不受干扰,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冥思那西风一阵阵刮过时的感觉,再试图用诗句将这种感觉表达出来。

他落笔了,写下“诵西风”三个大字。

众人一惊,紧而恍然大悟,直拍大腿悔恨,自己怎就没想到可以写风呢,风无色无形无味,十分贴合题意。

片刻后,樊凡身前宣纸上,写下了一首小诗,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