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3 / 4)

作品:《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一群文官武将听得如坠云雾。

刘招孙朝戴笠挥挥手,示意这位博闻强识的专家,说人话。

“总之,我朝航海技艺,远在元人之上,莫说是南北海运,北至殷州,南至澳洲,舟楫往来,往来皆如履平地!”

诚如戴笠所言,帝国航海技术突飞猛进,已非前明所比。

当然,要说航行去北美洲如履平地,显然是扯淡。

在这片神奇国度,决定事务的,不是技术,而是所谓人事。

所幸现在的大齐不是家天下,而是几圈主义。

康光绪连忙道:“这便看出当年太上皇高瞻远瞩了,我朝草创之际,太上皇力排众议,集中精力发展海运,不惜耗费重金聘请弗朗机教官。此般独具慧眼,非臣等所能比。”

刘招孙尴尬一笑。

康光绪旁边坐着的毛承斗孙世瑞互看一眼,强忍住继续听康光绪肉麻的吹捧。

~~~~

海运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是元代南粮北运的主要途径,漕运只是辅助。

然而到明代,在航海技术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海运竟被渐渐废止。

洪武六年海运辽响船失事问题发生,中书省奏报请求在北方加紧屯田以减少海运。

洪武二十七年,辽东二十一卫粮饷基本自给,于是在洪武三十年停止海运。

永乐元年,北京粮储不足,朝廷再开海运以平江伯陈煊为总兵官,督理海运,大船从南京扬帆起航。

之后不断有人建议重修大运河。

最终,明朝不得不用工26万人,历时6个月,疏通了济宁至临清385里的会通河。

永乐十年,工部尚书宋礼力再次指出海运的弊端,提出调整河海比重。

平江伯陈煊治理淮河河道成功,可使3000艘漕船同时出动,载粮400万石,畅通无阻。

永乐十三年,朝廷宣布,正式停止海运。

总结分析,反对海运的几个理由,不是不合祖制、就是海运技术不过关、海运船只缺乏、海运风险太大、海运制度不成熟等。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胡说八道。

真正阻挡施行海运的,只有两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