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刘堪观政(3 / 3)

作品:《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操心死国难,

耻服北夷人。

也就是说,在相当一部分明臣眼中,刘招孙和他的大齐,与鞑虏无异。

当南京官员们成群结队前往武定皇帝大营,向齐军投降时,南明户部郎中刘成治对他夫人悲叹道:

“国家养士三百年,岂遂无一忠义,以报累朝恩?”

说完他便在家中自缢。

礼部官员黄端伯则选择了更为激烈的方式对抗大齐。

黄端伯是姜曰广的学生,他不仅拒绝逃亡广东,在广东,南明忠臣们扶立起年仅二十的桂王朱由榔,继续与大齐为敌。

在广德皇帝召见黄端伯时,他竟怀揣匕首试图行刺齐国皇帝···

后世历史学家们,对那些在南京陷落之后继续反击大齐的南明忠臣们进行了赞颂,如朱继祚,他率残明势力在兴化,继续负隅顽抗,被杀;蒋若来,他率领民众在崇明岛截杀齐国往来官吏,并试图将这座后来大齐最繁华的海岛,打造成反齐复明分子的海上基地;再如郭维经,他本是朱常灜的户部尚书,在南京沦陷前逃往江西,后来死于临川保卫战····

类似这样的忠臣比比皆是。

当然,投降新朝以换取富贵前程的人更如过江之鲫。

刘招孙三令五申,令齐国官吏对投降明臣一视同仁,不得加以排斥,甚至在内阁八人组中增加了两个南明降臣,作为势力平衡。

然而,齐国旧臣们,私底下对那些贪生怕死改换门庭的明人,表现出了相当的蔑视。

太上皇最不愿见到的南北朝臣之争,不可避免要出现了。

无论如何,刘招孙和他的大齐,终于胜利了。

刘招孙成为这个主宰六千至八千万子民庞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虽然江南暗流涌动,虽然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还有残明势力反扑,无论如何,齐国的崛起,已经无可抵挡。

刘堪被留在南京城,表面是为镇守江南,其实是太上皇要十六岁的广德皇帝在南直隶观政。

“堪儿,你在沈阳时诵读经典,学《帝王图鉴》,可是书上的东西不能全信。现在,你接见这些降臣,他们或奸或忠,鱼龙混杂,你看读书人的真面目是怎样,看什么是人心,什么是王道。”

刘招孙不厌其烦的向刘堪传授他的帝王心术。

对于小皇帝,太上皇有种复杂的情感。

当年,因为自己的过错,朱由检得以反扑,皇后张嫣被人下毒毒死。

刘招孙一直不能原谅自己,如果不是后来浴血重生,他或许早已经疯掉。

后来,为了弥补那个死去的女人,他早早将刘堪封为太子,早早举行禅位大典,早早把帝位传给这个十多岁的孩子。

十六年来,他用他固执的爱,弥补父子之间那道裂缝。

可是,刘堪会领情吗?

小皇帝对父皇,对身边所谓亲人,一直若即若离,只有舅舅金大久被杀时,刘堪落了泪。

“父皇,昨日刺杀我的那个明臣,当如何处置?”

广德皇帝抬头望向太上皇,眼神沉静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