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武夫当国(1 / 4)

作品:《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平辽侯暴怒后的第三日,康应乾托乔一琦送来书笺。

康监军在信中称:

“年老多病,乃今三月,元气愈见虚弱,卧起皆赖人扶。”

信的结尾,他乞求让自己“早赐骸骨,生还乡里。”

杨镐劝说乘机将康应乾驱逐,杀鸡儆猴。

老丈人的建议被女婿果断拒绝。

平辽侯让康应乾暂回沈阳,替自己坐镇辽东,好好反省。

康应乾羞愧离开京师,返回辽东。

然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却刚刚开始。

之后,上疏监国的奏章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百官都被吓成软骨头。

他们或为自保,或为所谓从龙之功,纷纷鼓吹让平辽侯行三杨故事。

两京一十三省,除南直隶、湖广、福建明确反对刘招孙专权,其他各省巡抚、知府对此事都采取中立态度。

只有山东、天津和北运河节点府县官员坚定支持监国,尤其是登莱两个知府,将刘招孙比作是三杨孔明一样的存在,是大明的救星。

这样难怪,此时袁崇焕率近卫第四第五军占据山东,控遏运河。

真理,只在红衣大炮射程之内。

各地发往京师的奏章塘报,先是在六部汇总,然后发给内阁,再由内阁送到司礼监,最终集中到左安门瓮城刘招孙的案几上。

刘招孙每日翻阅的奏章多达千份。

他辰时起床,梳洗过后便开始忙碌,经常忙到午夜子时。

金虞姬埋怨夫君不顾惜身体,忙起来连饭都忘了吃。

要怪还是得怪朱元璋。

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度后,皇帝手中权力空前集中。

面对浩若烟海的奏章,常年无休无止不知疲倦的皇帝实属罕见。

所以,明、清两代,被活活累死的皇帝确实不在少数。

至少朱棣雍正两个就属于过劳死。

刘招孙还不是皇帝,他甚至不承认自己是权臣。

然而全国发往京师的奏章,无人再敢批复。

自从大明门前上演那出逼宫大戏后,司礼监和内阁变得更加收敛,完全没了存在感。

所有奏章,六部阁臣都不再经手,只是借口“延续旧例”,请平辽侯查阅。

所谓旧例,不过才存在区区几天而已。

总之,大明最高权力兜兜转转,转了一大圈,最后又落入平辽侯手中。

这些奏章中,三分之一是请求信王延迟亲政,将军国大事托付于平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