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挽民不挽明(3 / 3)

作品:《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康应乾说罢,转身给袁应泰满上酒,袁应泰将手掌挡在酒杯上。

御史张铨见他扯到言官,阴阳怪气道:

“康监军此言差矣,空穴不会来风。我等言官御史,有风闻言事之权,岂能畏惧权势,遮遮掩掩?朝中早有议论,说熊蛮子以辽饷自肥,在沈阳滥杀辽镇将官,吞没辽饷,想必这些传言也是有根源的,可惜现在熊经略下落不明,皇上给他的百万内帑,到底花到哪里也无从查起······”

刘招孙怒火焚天,熊廷弼尸骨未寒,便被人这般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攥紧拳头,也不管什么接风不接风,准备拎起这御史先揍一顿再说。

康应乾连忙道:

“熊经略经略辽东半载,为保全辽沈,可谓殚精竭虑,最后被建奴残害,悲壮殉国,辽人都是看见的,熊经略尸骨未寒,张御史这般胡说,不怕遭报应吗?”

张铨见有人开口为熊廷弼说话,顿时兴奋起来:

“哈哈,京师都说,熊经略在辽东有位忘年小友,少年英雄,得了熊蛮子不少好处,银子或许也有吧,康监军,你在辽东监军多年,当比本官更清楚知道此事!”

康应乾见退无可退,霍然而起,怒道:

“张铨,你挑拨同僚,构陷忠良,今日宴饮,本是欢乐,若再敢胡言,你这御史怕也要做到头了!”

“本官说了又如何?你还敢威胁堂堂御史不成?!”

两边官员同时站起,对面一个辽镇将官竟要拔刀出来,被袁应泰怒喝阻止。

刘招孙挥手让众人都坐下,神色平静道:

“经略大人在京师锦衣玉食惯了,自然吃不下这菜肴。本官麾下战兵,每月饷银不过二两银子,今日我们这些酒食花销,够一个战兵十年用度,大人犹嫌无处下箸,本官真无话可说。”

众人被他气场震慑,顿时鸦雀无声。

监军御史纷纷朝刘招孙望来,标兵营樊参将脸色一变。

刘招孙忽然攥紧酒杯,酒杯被捏成碎片:

“浑河血战,开原军、标兵营、浙兵、川兵、辽镇伤亡接近两万。”

“本官身受重伤,诸位大人身负皇恩,既然来了,便请抓紧核验军功,给将士们发放抚恤。三万多颗首级赏银暂时不要,战死抚恤银共计二十万两,还请朝廷尽早发放,以免将士寒心!”

一直没有说话的袁应泰扭了扭身子,抬头望向刘招孙,原本就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线。

“哈哈哈,刘总兵,本官知道你骁勇善战,屡立大功,简在帝心,和熊廷弼关系匪浅,这半年来顺风顺水,一路升迁,竟不知这宦海沉浮。”

“实话给你说了,这抚恤银,本官最多给你十万两,怎么发放,那是你的事,本官多说一句,你在开原做的那些事情,今日也不必给你说破,你年少气盛,先回去自己思量思量。”

刘招孙第一次被人这样威胁,热血上涌,怒道:

“袁大人!二十万两银子,都是将士们拿命换来的,每人十两而已,十两银子,不知多少家孤儿寡母等着这十两银子生活,一文也不能少!”

袁应泰盯着刘招孙,看了好久,别说什么抚恤银,眼下朝廷连九边的军饷都不能足额发放,在他看来,刘招孙这完全是以平辽之功要挟朝廷,实属大逆不道。

袁应泰知道朝廷艰难,知道皇上没钱。

他这次来辽东,想着能省就省,尽量少花钱,十万两已经是给足了刘招孙面子。

没想到刘招孙竟然如此顽固。

“熊廷弼被弹劾贪墨八十万辽饷,辽镇几位将官都被你们杀了,如今死无对证,本官这次来,除了给你叙功,便是来彻查此事!”

刘招孙惨然笑道:

“熊经略惨烈殉国,没想到最后是这样下场,可悲!”

袁应泰不理会刘招孙,瞟了眼后面怒气冲冲的邓长雄和王二虎。

“萨尔浒时,朝廷与叶赫部族结盟,宣大、蓟镇也在与蒙古商谈贸易。”

“刘总兵,你却大肆屠戮外番,连叶赫降兵都不放过,这手段,便是白起再世,也不及啊。”

刘招孙拍案而起,争锋相对:

“叶赫屠戮辽人数千,本官焉能不管,投降又如何?本官只恨杀得太少!”

袁应泰摆摆手,不和刘招孙争论,带上众人离开。

他走出几步,回头对刘招孙道:

“宣武将军,本官该说的都说了,熊廷弼的亏空,必须有人填上,刘总兵的抚恤银,相信朝廷会及早发放的,将军请拭目以待。”

注:(1)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四十七《熊廷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