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人形发动机 / 章节正文阅读

115,蟾宫(2 / 2)

作品:《人形发动机

原本,李明准备给这个基地市起名为‘广寒’,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烙印在了种花家的灵魂之中的。

但是这个名字遭到了谢书白的反对,谢书白说‘广寒’太过于孤寂冰冷,作为李明的成就之一,还是应该起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名字才好。

一番讨论之后,李明最终选择了‘蟾宫’这个名字。

月亮在古代的时候也被称为玉蟾,古时候的科举学子金榜题名也用蟾宫折桂来进行指代,无论是指代还是寓意方面,‘蟾宫’都是非常恰当的。

蓝星联邦政府官方宣布的资料中,‘蟾宫’基地市分成了四个大区,分别是氦-3加工区、科研区、物流区和生活区。

目前‘蟾宫’足够支持2000人在上面居住生活,除去百分之八十的科研人员外,‘蟾宫’基地市将会给出百分之二十的名额用于旅游观光。

只要是蓝星联邦政府的公民,就能够在相关的报名渠道递交申请,审核通过之后缴纳相应的费用,就能前往月球上的‘蟾宫’基地市居住一段时间。

除了体验月球上的生活之外,游客还能够体验月面行走,月球观光等相应的太空旅游服务。

从官方给出的价目表来看,这个价格意外的便宜,且不说那些富豪了,就连一部分中产阶级都有一些动心。

蓝星联邦政府还宣布,为了庆祝‘蟾宫’基地市的建成,将会从蓝星联邦公民数据库之中随机抽取一百名幸运儿,成为‘蟾宫’的第一批游客。

全程免费。

顿时,整个蓝星就轰动了。

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一百个幸运儿之中的一员,种花家的新闻媒体上更是用一张古代士子参加鹿鸣宴的水墨画作为宣传。

水墨画里,月光之下,众多穿着文人服饰的学子端坐在方桌之前,方桌上除了一些酒食,还有一根绽放着桂花的树枝。

水墨画的抬头是一行行云流水的大字:

月海蟾宫折桂枝。

身处‘蟾宫’之中的李明没有去关注蓝星上的那些事情。

组成‘蟾宫’的组件都是能够独立运作的,所以虽然‘蟾宫’才刚刚完工,但是已经有五百多名科研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入住其中了,他们大多都是负责月球上的氦-3开采方面的工作人员。

最早送到月球上,安装应用的‘蟾宫’组件就是氦-3加工区。安装完成之后,上百名经过筛选训练的工作人员就立刻入驻,开始了氦-3的开采工作。

作为生活区的部件是最后才被送来的,在此之前,这些科研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已经在月球表面生活了两三年的时光。

其中艰苦,不足为外人道。

现在随着生活区的安装完毕,大家的生活条件终于能够得到改善,这让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李明也被这些人的笑容所感染,心情舒畅起来。

虽然目前的‘蟾宫’基地市只有一公里的直径,规模有限。但是随着原材料裂解技术的应用,相信用不了多久,‘蟾宫’基地市就能像‘普罗米修斯’那样迅速的扩张。

依托于月球表面这个优势,相信‘蟾宫’的扩建速度绝对能远超‘普罗米修斯’,用不了多久就能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市。

告别了诸位工作人员,李明在‘蟾宫’基地市的中央,那座高大的信号塔的下方,打开了一个特殊权限才能使用的电梯。

李明进入电梯之后,一路向下。

电梯运行的速度极快,如同列车一般呼啸向下。运行了十几分钟之后,电梯才停了下来。

走出电梯,出现在李明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球形空间。

这里,正是当初李明发现飞船残骸的地方。

现在,这个球形空间已经被各种各样的东西所充斥,宇宙飞船、战斗飞艇、小型工程机器人等等等等,它们如同穿花蝴蝶一样在一个个平台之间游走。

不同种类的光源混杂在一起,照亮了这个巨大的空间。

虽然看上去略显拥挤,但是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李明走出来的那个电梯所依附的巨大圆柱如同一根主轴,竖立在球形空间的正中央,一个个平台正是从它的身体上延伸出去的。

这些平台高低不一,从大体上将这个球形空间分割成了十几个不同的层面。

见到电梯门打开,守卫的两面动力装甲战士警惕的看了过来。

发现是李明之后,两名战士敬了个礼,就继续执行警戒工作了。

李明对着二人点了点头,就从电梯口离开了。

一路走到了平台边缘,李明放眼望去,看着下面繁忙的景象,心情舒畅。

这里,就是原协约军团,现蓝星联邦星际军团的月球基地。

或者说,这里才是真正的‘蟾宫’。

地面上的‘蟾宫’基地市之所以建在那个位置,而不是更加靠近当初前进基地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地下的‘蟾宫’在这里。

当初发现这个球形空间之后,就有科学家提出,这样一个地方正是一个天然的基地,深藏地下,足够隐蔽。

再加上后续的调查发现,这个球形空间的温度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零下80到90摄氏度的温度。

这个温度虽然很低,但是比起月球表面上那300多度的温差来说,已经是相当好的了。

于是这个地方迅速就被开发利用起来,先是靠着从南极发现的那套有机物合成装置,有效解决了食物方面的问题,为人员的长期留驻提供了必要条件。

随后,李明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球形空间的顶部向上挖通了一条长达十几公里的通达月球表面的通道。

通过铺设流体循环系统的方式,将月面白天高温热量传导到地下,再加上电能供暖系统,成功的将球形空间的温度维持在了15摄氏度左右。

后续的各种改造暂不细谈,在这几年的努力建设下,这里终于成为了第一个地外定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