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人形发动机 / 章节正文阅读

本书有了第一位粉丝和第一个打赏了,撒花!(2 / 2)

作品:《人形发动机

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航天员拿个光学望远镜就看到了。

真到了那个距离,规避都可能来不及了。

再说了,面对这种可能造成数以万计伤亡的重大灾害,即便是暴露了又如何?

总不至于为了保密就眼睁睁看着数以万计平民死伤吧?

这种事主角干不出来,高层也干不出来。

咱们不是老美那种人,他们不介意当流氓,我们介意。所以尽管主角和高层可以坐视陨石袭击,看他们的笑话,可能这样书友们也会更爽一些。

但是他们没有,他们依旧选择了出手。我们会做得比他们更好,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之所以不把这些放进书里面讲,一方面这些东西很有水字数的嫌疑,我甚至能直接从百度百科上复制粘贴更多的东西上来。

但是那样没意思。

另一方面,太多的解释、旁白出现的话,我个人觉得会破坏阅读体验。

就好比你去看个电影,时不时的画面就给你卡顿一下,冒一堆旁白出来,看起来想必不会好受。

所以就连我发的各种解释,感谢之类的,我都是放在作品相关,而不是正文里面,就是希望能有更加顺畅的阅读体验。

以至于这些东西老是被更新给顶掉,然后就沉了。

至于032那几个小黑屋,就实在没办法了,删多了章节容易被锁,所以只能就这么留着。

这本书我想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合理,人物的行为,高层的反应之类的,不想出现太过于反常的东西。

就好像维护卫星任务的时候,我也可以加上几句因为检修困难,特意联系了之前的工程师xxx,双方联系巴拉巴拉的,也能轻松水个上百字出来。

又或者是联系津海超级计算机中心的时候,也能加上几句介绍词,描述一下津海超级计算机性能历史什么的,xxx负责人工程师之类的也能随便拉出几个来。

但是这样太水了,而且也不合情理。

这样的大型任务,相关的后勤保障肯定是做的十分到位的,所以当出现什么需要的时候,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直接搞定,这样才正常。

又好比前面那章主角捕获陨石,为什么只有20多吨?因为主角前面已经爆发了大量的念力,开始出现疲劳,所以地面指挥中心的要求并不高,不是说逮着一两百吨的来。

前面的设定里就说了,主角目前还是人,只是有念力而已。

人就要吃饭睡觉,会累会疲劳,所以不可能会像真正的机器一样总能保持高性能。

虽然随着主角的知识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这些方面的限制也会越来越少。

但是我不想就这么简单的把主角身上的‘人’属性给剥离掉,主角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改造完了就性情大变。

这需要一个过程。

当属于‘人’的需求慢慢的从主角身上剥离之后,就是所谓得飞升了。

用马斯洛需求体系来讲,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于爱、尊重这些需求之后,剩下得便是自我实现。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步步从人到‘圣’的过程,也就是飞升。

所以很多东西我大多都是在初次登场才介绍一下,后面都会简略掉,就像那个真空屏障。

这就造成了的爽点不够,但是也没什么办法,文笔功力不行。

所以这书我写的比较慢,和上一个坑一天6000字没得比。

上一个坑就是因为我想塞太多的东西进去,解释太多,又想尽可能地合理,所以不可避免的崩掉了。

但是既然大家提了,我也会在后面的内容中注意一下,稍微的加一些解释性内容进去,尽可能地碎片化往里面塞,不至于太影响阅读体验。

最后我想说的是,因为我个人的见识、格局还有知识储备的局限,书里肯定还会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大家提出来了,不影响太多的情况下我都会修改。

要是影响比较大,那就没办法了,大家且当个笑话看吧。

毕竟这只是一本而已。

其实还想和大家说说关于另一些问题的,但是看着已经说了这么多,再说下去就太罗嗦、太说教了,所以就说这些吧。

看情况,这本书还是有点上架的希望的,所以剩下的就留在上架感言里面吧。

就算没有上架,也还有完本感言。

到时候在和大家唠叨唠叨。

谢谢大家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