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谋伐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难违(2 / 3)

作品:《三国之谋伐

    现在打下来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陈暮只能把这项工作留给将来的人,写在未来的国策里就行。

    到章武十八年的时候,陆陆续续又有一些将领和高官死去,如征北将军韩浩病逝,安东将军张绣病逝,大鸿胪徐璆病逝。

    但总体来说,这一年的大汉依旧保持着不断向上的趋势。在刘备的治理下,章武中兴局面势不可挡。

    青州莱州湾,每月乘船北上前往美洲的人络绎不绝,蒸汽巨轮嗡嗡作响,船上的人向岸上的人挥手告别,在无数人期盼的眼神当中,向着未知的大陆出发。

    广州郁水湾,后世珠江下游海湾内,大大小小的船只浩浩荡荡向西而去,无数前往东南亚或者海南岛收取橡胶、香料、矿产的船只不计其数,为汉土岭南地区的昌盛献上一份繁荣的花。

    凉州玉门关,从长安方向来的马队踏平了整個丝绸之路,一队队商旅队伍顺着苍凉而古老的戈壁缓缓向着西域的沙漠而去,远望万里,绿洲如点点繁星,点缀了这条古老的道路。

    幽州涿郡府,如今已经改名为北都的涿县内城已经变成老城区,城墙斑驳沧桑,城外密密麻麻,兴建起了无数坊市、商铺、作坊。

    其中小作坊数以千计,工人上千的大作坊也有将近一百多个。

    不管是蒸汽机还是纺纱机,每日不断作业,从南方来的麻、丝、缎、绢,北方草原来的羊毛,纷纷聚拢在这里,为大汉的服装业添砖加瓦。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看出朝廷定五都的前瞻性。

    东都临淄,拥有数个大型出海口以及船舶厂,从临淄出发前往美洲或者沿线的汉人无数,他们有的去世界各地开垦田地,有的去挖掘矿产,有的去寻宝探险,为临淄带来无数繁华。

    西都长安,临近丝绸之路,西域商人主要目的地就在长安而非洛阳。所以通过西域相连之后,全国各地产的商品都汇聚在长安,向西方输送,带回源源不断的金银珠宝。

    南都襄阳,虽然襄阳离广州还是比较远,但因为襄阳是九省通衢之地,不仅南下去广州属于必经之路,还辐射江东,南方粮食多由襄阳运往北方,地位十分重要。

    北都涿县,涿县起步最晚,原本是最普通的一个县城。但由于离草原近,是羊毛以及肉制品产地,连通运河之后,一下子就发展起来,通过蒸汽轮船,可以把活的牛羊运往南方,为大汉百姓带来廉价肉制品。

    可以说这四个都城都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而四方交汇的地点就在洛阳,因此北方的肉,南方的米,丝绸之路的财富,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源,整个大汉的工艺制品都集中在这里。

    通过洛阳作为中枢点运往全国各地,长安和广州能有数不尽的华美服装、绫罗绸缎、茶叶瓷器卖往西方去,就是靠洛阳中转。

    而南方的米粮通过漕运运往北方,北方草原上的牛羊运往南方,也都是以洛阳为中心扩散。

    唯一受伤的就是四川了。

    除了通过长江能够去巴郡,也就是重庆以外,像长安和成都就无法直接通过汉中的水路运输连接在一起,只能走陆路,发展势头比较慢。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大汉的生产力和百姓的生活也在飞跃性的增长,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帝国。

    相比之下,罗马帝国的领土疆域以及人口虽然超过大汉,但实际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

    假以时日,等到大汉的机动性已经能够跨越全球的时候,称霸世界指日可待。

    到章武十八年下半年,朝廷再一次进行了全国人口普查。

    上次普查还是在章武十二年,轰轰烈烈的人口普查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到这个时候,全国的隐户、黑户基本都已经全部统计,给予了户籍和田地,纳入了汉民。

    这些年来除了大汉本土人口以外,外来人口愿意入籍大汉的也不在少数,像东南亚以及东亚地区就有近十万人口流入。

    在前年三韩半岛正式纳入大汉统治,被列入为朝州,因为三韩地区虽然自古以来就是三韩部落的居住地,然而当时实际称呼为朝鲜国,这个国名是从周灭商时期就有,被称为箕子朝鲜。

    因此三韩半岛不称为韩州,而是朝州。

    另外倭奴岛也被纳入统治,只是并不是后世全日本,只有九州岛而已。当时的日本的主要重心就在九州岛周边,如广岛、大阪、四国岛等区域,是倭人居住地。

    而后世的东京地区,在当时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要再过一千多年后,才会在日本战国时期,由武将太田道灌铸造成江户城。

    所以此时日本的关东地区可谓是一片人迹罕至,要不是当时的大矿石见银矿就在广岛北面的沿海地区,朝廷可以直接在那里修建码头然后把各种金银矿产运往国内,想在日本开矿还真不容易。

    这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超过了5600万。

    当然不是汉人能生。

    上一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才4300万左右,短短六年时间,即便再出色的人口发展计划,也不可能几年就多出1300万人口出来。

    现在是人口高速增长期,汉朝本土汉民百姓以每年约50-70万左右的人口增长速度稳步提升。

    到章武十八年,汉民本土百姓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700万。

    而多出来的约900万人,是把归附的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羌人、南越人、西域人以及入籍汉朝的东南亚人,倭奴人全部算上。

    其中羌人、乌桓人、鲜卑人占大头,西凉羌人以及幽州乌桓人的总人口都突破百万之数,其中羌人有二百余万。

    鲜卑人虽然不复当年檀石槐时期的盛况,但三部鲜卑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万人口。

    匈奴人少了些,南匈奴只有二十余万人,北匈奴人归附之后,总人口也不过是七十多万。

    然后就是三韩半岛总人口约七八十万,九州岛人口二十多万。

    这样再加上东北的高句丽、扶余、秽貊、沃沮、挹娄等国移民以及东南亚、西南永昌地区归附的蛮夷。

    还有南方广州、苍州、湘州等地的五溪蛮,东南扬州、闽越地区的山越蛮,川蜀凉山地区的大牂夷种羌、白马羌等,自然也就多出了800余万人口。

    实际上这几年三韩半岛和倭奴岛也占了如今大汉发展飞速的便宜,之前三韩半岛要比倭奴岛更先进,因此倭奴岛的人往往都去三韩半岛。

    按照《汉书》和《后汉书》记载,当时三韩半岛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四十多万,而倭奴岛整个全日本的总人口,也不过是二十万。

    因为生产力落后,倭奴岛的土著生存率极低,每年冬天冻死的人不计其数,人口一直在一个比较低的数字,很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