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谋伐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 第二十一章 追击(2 / 5)

作品:《三国之谋伐

    因此城市被迅速清理出来,卢植治军严明,军纪非常好,在做清理工作时,上万人马各司其职,场面井然有序,干活的干活,值班的值班。等忙活了一个多时辰,事情处理得差不多,易阳城也很快陷入了平静。

    而就在卢植的后军入驻易阳,前军和中军开拔往曲梁的时候,刘备这边的先遣部队却并不算轻松。

    因为他们不知道敌人已经走到了哪里,所以就必须一直在洺水沿岸前进。而当时河岸边没有公路,也没有堤坝,就只能沿着河岸走。但问题是此时的洺水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休整,也没有一点防洪措施。

    作为滏水最重要的一条支流,洺水由于河道上大下小且有弯曲,过水能力与来水量很不适应,每到汛期宣泄不及,洪水经常泛滥成灾,需要到二十世纪以后,新时代到来,才把水患平定。

    这意味着东汉时期的洺水河畔经常会发生洪涝灾害,再加上沿途树木砍伐、有大量农田,土制结构比较松软,走河滩边骑马过去,那速度可想而知有多慢。

    唯一的好消息是刘备部队陷入了河滩较软的土制结构里,郭大贤部同样如此,并且由于郭大贤的部队人数非常多,体力消耗严重,行进速度比想象中的还要慢一倍。

    从易阳城撤出来,到刘备部队开始追击,中间有了四刻钟,接近一个小时的时差,但他们居然也才走了8里路,也就是差不多3公里路程。

    也许有人奇怪,就算路况再不好,这速度也太慢了吧,跟普通人散步没什么区别了。

    实际上倒不是因为郭大贤不想加快脚步逃命,而是黄巾军的人员组成问题。

    别看易阳城有两万黄巾,但青壮未必有那么多。

    古代很多起义军都是携家带口造反,一万青壮里,最少有一两万家眷。

    黄巾军的构造也是如此,由于这两年各地都有灾难,年景不好,很多老人和妇女都饿死了,剩下大量有劳动力的中年人和青年。

    这些人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跟着太平道一起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