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哥窑(2 / 3)

作品:《我真的是捡漏王张易王莉

“哥窑贯耳瓶,碎片便为珍稀之物,或可鉴定!”

终于又来了!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元代更是延续了宋代哥窑的辉煌,在现代收藏之中,元代哥窑的价值是极高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在宋朝龙泉县,有两个兄弟,自小随父亲学习手艺。老大吃苦耐劳,深的父亲真传,老二则比较活跃,但也学的一身本领。

等父亲过世之后,兄弟两个分了家,各自经营一个窑洞。

因为是兄弟,所以当地人为了区分两人制作的瓷器。

就将老大称为哥窑,老二成为弟窑。

兄弟两个同时烧制青瓷,各有名气,但是老大因为吃苦耐劳,兢兢业业,所以,在烧制青瓷方面的名气反而比弟弟高一些。

甚至传到皇帝的耳边,让皇帝龙颜大悦,并钦定哥哥为皇家烧制青瓷。

老二心眼小,羡慕嫉妒,于是趁哥哥不注意,将粘土扔到哥哥的釉缸中。

哥哥用了这样的粘土釉,结果烧完之后发现,瓷器表面都裂开了,裂纹也是有大有小,看起来毫无规律。

老大很难过,但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重新烧制。

他泡了一杯茶,准备休息一下。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红茶水不小心撒到瓷器上,让瓷器上的裂纹变成了茶色,后来老大又试着将墨汁涂上去,又变成了黑色。

这样就在不经意间,形成了闻名后世的哥窑金丝铁线。

故事是张易从陈叔那里听来的。美丽书吧

陈叔手上,有一片哥窑瓷的碎片,他曾经拿着那个瓷片,跟张易津津乐道。

说他花三千块,捡漏得来的一片精品哥窑瓷片。

想到这些。

张易便立刻开口。

“老板,瓷器可以上手吗?”

瓷器易碎,懂行的到夜市鬼市上,上手之前,都是要问上一句的。

当然,这么问一句,也是为了让摊主放心,告诉摊主自己是懂行的,不必担心会因为拿捏不当,造成古董的损伤。

“可以。”

在这琳琅满目的瓷器之中,张易看了一会儿,才把目光,定在那个淡青色,表面布满冰裂纹的瓷器之上。

小心翼翼地拿起来。

张易开始认真的观察,他发现,这个瓷器,应该是一个笔洗。

文房用具。

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清洗毛笔用的。

从瓷器造型上来看。

张易觉得,这个笔洗底方,口圆。

应该是取了天圆地方的意思。

同时,瓷器的材质上来看,跟陈叔手上的那个哥窑碎瓷片,十分相近。

的确有着真品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