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宋代钧瓷窑变釉大罐(2 / 5)

作品:《我真的是捡漏王张易王莉

“北宋窑变釉双耳钧瓷大罐。”

“钧瓷,以其独特神奇的窑变,位列五大名瓷之首。始于唐代,繁荣发展于北宋。到了宋徽宗初年,这种窑变釉的神奇,更是震动朝野,因此,宋徽宗下令,在禹州建官窑,为皇宫烧造贡瓷。”

“因为是皇家器物,所以,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来烧制出上等精品瓷器。好的就要送入宫内,坏的就要打碎深埋,严禁流入民间。其中,钧红釉在当时创烧成功,可以说,开辟了钧瓷美学的新境界。”

“然而,随着北宋的靖康之变,赵构南逃,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北方的钧瓷窑口,几乎全都被毁,工匠或逃或亡,钧官窑,也由此断烧,可以说,这场朝代的变革,对于钧瓷的发展,是毁灭性的打击。”

“此,北宋窑变釉双耳钧瓷大罐,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特别是,两抹如同火烧云一般的窑变红,极富意境,耐人寻味。开片奇特,如珍珠点,在传承的过程中,有非常明显的使用老化痕迹,这是历史的痕迹,却也是真品的特征。”

“因此,此北宋窑变釉双耳钧瓷大罐,为北宋时期的官窑精品。”

“美中不足的是,底部因为作为豆芽罐的来使用,被钻了一个小孔,稍稍影响大罐的价值,请问,是否修复?”

的确,生豆芽的罐子,需要透水,底下的确需要钻孔。

不过,这个在张易这里,都是小问题,肯定是能够修复的。

只是。

现在还不能修复。

毕竟,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如果被别人看到,生豆芽的罐子,底部的小孔神奇失踪,那就不好解释了。

见张易一直在拾掇这个豆芽罐,吴翠莲好奇,走了过来。

“张老板,这个豆芽罐您也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