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一章 扩军五千(2 / 3)

作品:《清末枭雄

许乃钊和林哲达成这一系列协议后,并没有在上海多待,实际上他见过林哲后,第二天就是率领他的三千清军再一次匆匆北上,因为向荣已经给了他行文,说既然上海已复要求他尽快回援镇江。

向荣的压力也不小,咸丰帝已经是反复要求向荣早日攻克江宁了。

许乃钊够爽快,林哲自然也不好拖拖拉拉,送别许乃钊的那天,林哲在诸多松江府以及上海的官员士绅面前公开宣布:鉴于松江府地方未靖,贼军依旧鼠窜各处,余胜军未来数日内就会出兵周边府县,肃清贼军,还广大民众一个朗朗乾坤。

同时他也是向许乃钊给予了私底下的承诺,保证未来协防松江府的余胜军至少有半数老兵,不会出现都是新招募的士兵的情况,同时承诺未来协防上海的余胜军兵力不会少于两千人,新建之军的规制一律效仿现有余胜军规制。

许乃钊对此还算满意,虽然都是余胜军,但是新部队和老部队的差距肯定会有,而许乃钊是花钱请的余胜军协防上海,自然是希望自己雇佣的余胜军都是老兵为主,至于人数,两千是最少的了。

送走许乃钊后,偌大的上海县城里又回到了只有林哲和他的余胜军以及吴健彰等一群地方官员的日子。

吴健彰小心试探了两句,得知林哲真的不打算住道台衙门后,自己才是从上海县衙搬回了道台衙门,至于林哲自己,则是把余胜军军部继续设置在西城门附近。

接下来林哲就是开始忙碌了起来,首先是传令留在绍兴府募兵的余胜军各员,扩大募兵规模,要求募兵不仅仅局限在绍兴一府,同时也要派人到浙江南部的几个府县募兵。

浙江是北富南穷,北部地区因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在没有遭到大规模天灾或人祸的情况下,普通百姓普遍日子过的还可以,民风相对温和,实际上并适合大规模招募兵员。

自古以来都是穷山恶水出好兵,近代也不例外。

近代闻名的团练军队,比如曾国藩的湘军以及李鸿章的淮军,他们的士兵来源其实都是从偏僻地区招募的,湘军是从湖南偏僻地区里招募山民,而淮军则是在江北招募穷苦百姓,这些地方都不算什么富裕地区,湖南的偏僻山区就不说,江北在这年代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虽然都是在江苏省,但是苏北和苏南是天差地别。

余胜军一开始在余姚县募兵,后来扩大到整个绍兴府,不过绍兴府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富裕的地区,人口虽多但是合格的兵员实际上并不多。

为了进一步扩充合格兵员的数量,林哲把目光瞄向浙南偏僻地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募兵外,林哲同样责令随营学堂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不仅仅局限在绍兴府,而是扩大到整个浙江以及苏南地区,基本上只要愿意来报考的士子,并通过考核后都可以接收,不再和以往一样只局限在绍兴当地士子群体。

募兵以及军官的培养自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办成的,为了能够快速扩军搭建底子,林哲也是一改以往全新组建某个步兵团的模式,而是采取了从现有部队成编制抽调数个步兵连,从而充当新步兵团的骨干,然后再用新兵充实该部队。

为此,林哲直接把带到上海的第二步兵团三个连为骨干,直接成立第四步兵团,原第二步兵团副团长沈驰云为第四步兵团团长。

此外还从第一步兵团抽调第三连、第四连、第五连为骨干,成立第五步兵团,新任团长是第一步兵团兼任第三步兵连连长曲攀云。

于此同时,林哲以缴获的数门劈山炮为基础,成立第四炮兵连,连长乃是原来第二炮兵连副连长兼任第一排排长林明碚,此人也是余胜军的老资格炮兵了,和余胜军其他军官大多出身随营学堂不同,他是士兵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