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天下首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1 / 5)

作品:《天下首富

远东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中法、中俄贸易条约的重新划定,以及中国在亚洲,特别是中亚地区权益的确定。

在国际贸易整体趋向保守,各国都在不断依靠高额的关税保护国内产业的情况下,特别是通过远东战争,中国很好的保护了传统纺织业的对外出口市场的稳定,同时对国内新兴的电气、化工、机械产业进行了可靠的保护。

从1903年7月开始,中国的国际贸易开始了明显的大幅度增长,在稳稳占据原材料和纺织业出口第一大国的基础上,在造船、钢铁、机械、电器、化工等多个方面也有新的扩张。

在中国的国内市场,内部需求也在逐步扩大,并逐渐向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发展。

在经济强劲发展的同时,国内的教育、政治体制、行政机构、军事都在逐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政治方面,国家政治开始进入政党化,胡楚元的大公党自然是最主要的政党。

国内政治没有其他的政党可以和大公党竞争,但在大公党内部却存在着四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分歧,分别是保皇派、立宪派、共和派和汉皇派。

保皇派要求恢复光绪亲政,汉皇派要求更换一个汉人皇帝,这都是小派别,人数和权势都不大。

关键的争斗是立宪派和共和派,立宪派基本是行政官员,共和派则以军系为主,共和派内部也存在着急中缓等不同的意见。

胡楚元其实是中间共和派,他的基本策略还是维持现状,光绪皇帝在的时候不立太子,死了之后就顺其自然的进入共和。

如果那时候还有人要复辟,再动用军队的力量强行维持稳定。

所以,关键还是稳定住军队的想法。

陆广荃、张时英、杨宗砺这些广东的粤系将领都属于急共,而段祺瑞、李开邺、冯国璋则属于跟着胡楚元的中间共和派。

行政官员中的立宪派非常多,这是胡楚元顾虑最多的地方,不过,他和瞿鸿机整体还能谈清楚……共和制度是大势所趋了,关键是什么时候过渡最稳定。

毫无疑问,如果主要的行政官员中有50%是亲共和的,那就肯定可以变革了。

利益总是最重要的事情,重用共和派官员就能改变这种比例,让那些擅长观风的人立刻调整想法,哪怕他们心里不同意,表面上同意也很重要。

1903年10月开始,借着国内的官员调整,胡楚元和瞿鸿机开始将那些共和派官员陆续提拔起来,向着垄断各省巡抚的方向发展,同时排挤了一些立宪派的实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