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七章 晋升之路(1 / 3)

作品:《明末行

崇祯二年,后金部队南下,掠走了十几万京畿一带的百姓,物资更是无数,从宏观上来说,它标志着双方战略形势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他预示着大明朝的堡垒推进、经济封锁政策的作用越来越小,战略主动已经完全失去了。

从微观上来说,大明朝的大多数百姓乃是官僚,从心里都开始对后金部队产生了一种恐惧心里。

战火蔓延到北京,对崇祯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但是对于百姓来书,似乎已经成为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曾经出了个能臣,将鞑子赶走,他叫于谦。

如今也出了个能臣,他叫袁崇焕,不过他已经被崇祯杀了。

在这里暂且不说崇祯杀袁崇焕的对与错,作者也认为袁崇焕在政治上有一些幼稚。

但是毕竟后金人还是走了,大明朝似乎最不缺的就是百姓,北京城的生气正在慢慢恢复。

如果没有往下的故事,也许用不了多久,他便会恢复往日的生机。

起码百姓们是相信的,因为崇祯是个勤奋爱民的好皇帝,那些来收他们税的,都是当官的的干的。

夜色弥漫,北京这座古老的都城,有些陈旧,刚刚过完新年,很多家庭的红灯笼还有没除下来。

为这座哀伤的城市,带来了一丝喜庆。

当最后的夕阳从钟鼓楼,稀稀拉拉的流落到永定门,跨越了笔直的中轴线,大明朝的衰老的心脏,终于迎来了片刻的休息。

北京古城,背靠险峻的燕山,前接广阔的中原,依山傍水,虎踞龙盘,

雄视万方。

古城中央,有一座伟大的皇城,远远望去,凤楼龙阁,雕梁画栋,黄瓦朱檐,他是汉人最后一个王朝,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休息与工作的地方。

他叫做紫禁城,从成祖迁都于此,每个君王,不管多么荒唐,似乎都没有忘记祖先振聋发聩的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这个时间段,有两处地方依然灯火通明,一处便是崇祯皇帝的乾清宫,一处则是阁臣入值的场所,叫做文渊阁。

大抵明朝的皇帝都是吝啬的人,这文渊阁修的并不奢华,不过居中安坐的老者们却一个个气度非凡,俨然握着天下大全的样子。

此时在文渊阁深处的一间小卧房中,一名神态威严中带着一丝狡诈的男子,他穿着大红色的官袍,胸前的补子上绣着威风凛凛的狮子,正是大明朝现任首辅,周延儒。

此时的周延儒手里拿着正是府谷县送来的战报,战报称府谷县遭受到了鞑子的袭击,府谷县士兵难以抵抗,只能紧紧关闭城门,最后神木所千户李栋奋勇杀敌,歼敌五百余。缴获战马等物资无数。

府谷县这个人,周延儒大致有些印象,因为每年的孝敬,他这个小小的县令给的最多,而且从来没有多余的要求,所以让周延儒心里很是喜欢。

今日这份战报写的很详细,将李栋队伍是如何作战,如何杀敌,又如何不扰民,写的非常详尽。

周延儒倒不是什么好人,不过却也是那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人物。自然不准备为难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