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五十三章(1 / 5)

作品:《辛亥之钢铁基地

华国劳工的努力程度让德国人震惊,他们不强求休假,甚至主动加班,认真学习语言和技术。到世界大战爆发时这些华人劳工体现出惊人的战略价值,因为有这些人,德国得以从各个岗位上抽调青壮年加入军队,而且没有影响到经济正常运行。在战争中,德国的兵力比原世界多扩充了一百五十万,这些人原本都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因为华国劳工,德国政府可以放心的将其投入到战场上。

华国如此惊人数量的人口,转入战时体制后能动员多少?罗斯福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仅有的信息推测,得出粗略的数据是一千万。实际上,华军总参对此有准确的数字,华国拥有较强训练水平的预备役士兵一百五十万,每个月训练两次的民兵五百五十万,维持治安的警察部队、武警部队二百二十万,单单这些就足以维持一场世界大战规模的战争。在不顾对经济体制伤害的情况下,华国总共可以动员三千万左右的士兵,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能动员这么多的士兵,不一定有相匹配的工业能力,毕竟,战争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从单一方面来说明。

其实最让吕梁满意的并不是冠绝世界的人口数量,而是不断提升的人口素质。根据教育部统计,华国文盲率已经从1905年的百分之二十三,降低至1909年的百分之十一。陆军士兵的教育水平都在小学以上,所有的军官都经过专业的军事教育。

钢铁时代最重要的产业工人数量,通过一组对比数据就能看出华国在培养工人方面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

1909年,美国十岁和十岁以上的劳动者总数为3840万,产业工人占到的比重为百分之二十八左右,也就是1100万左右。从产业工人构成来看,男工占百分之八十,女工占百分之二十,十六岁以下的童工约占百分之二。

华国在1909年统计的数字是,十八岁及以上的劳动者总数为2、5亿,产业工人比重约为百分之三十一,也就是7750万左右,其中男工占百分之七十五,女工占百分之二十五,童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