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零九章 青州战役(1 / 3)

作品:《辛亥之钢铁基地

隔海相望的山东半岛,第二军制订了围歼日军第一军的作战计划,在人数基本相等的情况下,第二军的作战计划并不激进。作为一支机械化部队,又是在相对平坦的鲁北平原,战斗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呈现在刘福贵眼前的是一座土桥,以这座桥的承重量,他怀疑装甲部队的坦克上去后会直接落在下面的小河里,还不如重新搭建一座新桥,反正工程营里装备着桥梁搭建车,不会很费功夫的。

不过命令就是命令,而且大约三十米长的土桥两侧还驻扎着日军一个小队的士兵,既然送到嘴边了,那就没有不吃下去的道理。

简单布置一番后,进攻开始。进入战斗后原本有些木讷的刘福贵立刻转变成冷静而精密的杀人机器,十几发迫击炮弹落在日军阵地上后,刘福贵立刻跟随班组冲锋,机枪手吴少庚在一百五十米左右设置简易机枪阵地,为冲锋的战友提供火力掩护。

在一百米左右刘福贵半蹲着打光步枪里的子弹,换上一个弹夹后又弯腰冲锋,在华军火力压制下日军根本没有抬头反击的机会,简易的防御阵地七零八落。

作为第一个冲进日军阵地的士兵,刘福贵掏出腰侧的手枪,对准一名试图反击的日军士兵扣动扳机,然后迅速调转枪口,寻找其他的威胁。果然,一名日军士兵挺着装上刺刀的步枪哇哇的刺过来,手枪枪口跳动后,一颗子弹从敌人眉心穿过,近距离的动能让子弹穿透头骨,从后脑勺带出一大片血迹和脑浆。

每名士兵携带一支手枪的配备士兵们对此非常满意,而且军工厂也因此获得不菲的利润,但后勤部门却对此腹诽不已,改进后的手枪虽然弹药可以与重机枪通用,负担依然很大。而且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携带手枪和弹药后负重量增加,相应士兵携带其他的物资就会减少,军工部门正在研究新一代军用手枪,而且新一代步枪、机枪也在研发之中,并少量装备部队进行试验。

身高体壮的刘福贵不觉得手枪沉重,他会携带超出指标的弹药量,并可以坚持完成五十公里野战行军,这在战斗中是一个不错的优势。

土桥一侧被攻占后刘福贵立刻向另一侧冲过去,日军小队在另一侧的阵地上设置了一挺重机枪,冲锋被压制,一名战友倒在地上,刘福贵看到不是班组的战友,紧张的心情略微放松,然后趴在地上开枪反击。

后面的迫击炮立刻瞄准这个重火力点开火,三发炮弹后威胁消除,土桥被攻占。被子弹命中的战友伤势严重,立刻被医护兵抬上担架运到后方救治,希望这场战斗的战损不要变成死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