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零六章 胶州湾(1 / 4)

作品:《辛亥之钢铁基地

华军总参仔细考量后选择将青岛港和秦皇岛两地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并以青岛港为基地,攻略山东地区。以秦皇岛港为基地,截断盟军退路,并攻略北京和天津地区。

相比海路运输,雨季的江淮地区河流纵横、道路泥泞,大别山地区地形崎岖复杂,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都不适合大规模部队的后勤补给。反而是海路运输成本低廉、效率较高,在取得制海权的情况下,海路成为华军的首选。

而且盟军主力聚集在黄河一线至京津的平原地区,只要截断北方京津通往东北的道路,就能彻底封锁盟军的撤退路线。而从青岛出发开始进攻的好处是,山东地区相对干旱,道路交通状况良好,还能避开防守严密的黄河防线,直接攻击盟军的腰腹部位。

离开祖国多年的青岛回归,民众和军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感受祖国的温暖,就发现这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军营。蔡松坡率领的陆战二师接手青岛后立刻建设军营、物资存放基地等设施,目的是为后续大军的到来做好准备。另外,依托德国人建设的外围防御工事和后方运输来的海量钢筋水泥,陆战二师将青岛陆地一面建成了四个牢固的要塞,与总部位于潍坊的日军华北集团军第一军形成对峙状态。

另外青岛以东的胶东地区被华军同时接管,日军似乎也预料到华军将从青岛进攻山东腹地,强迫当地民众建设防御工事,但是在缺少钢筋水泥物资的情况下,不过是些石质堡垒,防御水平值得怀疑。

从15日开始,日军第一军防御阵地的天空上就经常出现华军侦察飞机的身影,这些狂妄的飞机通常以双机编队的形式执行侦察任务,有时候还会俯冲到低空扫射阵地上的日军士兵,让人烦不胜烦。长此以往不仅部队的部署情况被摸得一清二楚,最重要的炮兵阵地、后勤存储仓库也会被找到,战斗开始后将处于绝对不利状态。

日军想了不少办法应对华军飞机的侦察,比如改装重机枪并将其集中安置在华军侦察机可能的飞行路线上,等其低空俯冲时一起开火。可惜第一次实战中虽然击中了华军一架侦察机,但并没有将其击落,那架受伤的飞机歪歪扭扭的飞回了机场,此后就再也没有发现有俯冲的侦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