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府之国(1 / 5)

作品:《辛亥之钢铁基地

虽然有成熟的方案,但南文博还需要根据苏州地区的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原有方案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稳定上层,包括地主豪绅、富商、旧式官员等,对于这一批人,自强商会将发挥最大的作用,他们将在自强商会的引导下开办新式工厂,所需的机械、技术指导、技术工人等都由自强商会协助解决,资金和劳动力由当地解决,工厂开办后自强商会还会提供销售渠道,可以说只要加入自强商会,财富将滚滚而来。但是,只有按照政府法律条令办事的人才可以得到优惠,劣迹斑斑者、欺压百姓者、反对革命者都不会进入商会,反而还会受到各方面的挤压。除了工厂,高产稻种是对地主、农民们最大的诱惑,以福建和广西的经验,工厂和稻种两件大杀器一出,无往而不利。

第二部分是组建地方治安民团,在行政机构成熟、警察局组建之前,治安民团的权利非常大,除了少量振国党员外,大部分都由地方势力组成。这些民团之后将部分转换为警察局警员,民团领导转换为警察局、民兵团领导,这样的诱惑不可谓不大,这是改朝换代之后权利的更替,地方势力对此趋之若鹜,比开工厂和分稻种的积极性还高。

第三部分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稳定地方的最有效手段。公路、桥梁、水利设施、房屋建设等等,需要海量的劳动力,这将分流大量的无地农民、失业人口、流民盗匪,大大的缓解人口压力。而且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的最直接手段,将带动包括建材、钢铁、水泥、商业、农业在内的全方位提升。

第四部分是宣传。通过报纸、张贴公告、电台等方式不间断的宣传新政府的法律、法规、行政条例,除旧迎新,将振国党的革命理念、救国救民的思想、新文化运动等传播出去,以这种方式区分旧社会。

这四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自从吕梁从惠州开始,这些就是他安身立命并发展壮大的手段。工厂将使社会中上层成为利益集团的坚定维护者,会壮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使经济飞速发展;高产稻种会使减租减息等土地政策贯彻执行,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财富,从而得到了地主阶层和农民阶级的拥护;工厂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地方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带动整个地方向有序、富裕的方向发展;民团的存在让地方势力拥有了一些权利,因此会更加积极的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他们的行为理所当然的与振国党重合,而且会让地方治安状况大为好转;以上三种举措使地方上大部分人都进入了新的利益圈子,成为了革命的一员,宣传工作顺理成章,举个例子,苏州新发行的《苏州晨报》,从1903年11月29日创办以来,第一次发行的三千份报纸被一抢而空,第二次发行的五千份同样如此,直到将数目提高到五万,才稳定了销售局面。虽然苏州地区文化水平要高一点,但每天五万份的销量还是在南方各个县市里遥遥领先。

当然,这是新光复地区的举措,目的只是为了稳定地方,基础一旦大好,以后的工作将会变得非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