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十七章 破冰(1 / 4)

作品:《辛亥之钢铁基地

张之洞的矛盾还体现在他手下的两大幕僚,辜鸿铭和赵凤昌的争论中。辜鸿铭此人算是一个传奇人物,精通西学、国学,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皇派、满族统治者的殉道者,虽然致力于发展洋务、维护弘扬中国文化。而赵凤昌此人也是近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东南互保就是他与盛宣怀、张骞等人一力促成的,当时张之洞犹豫不决,赵凤昌竟然假造圣旨,使张之洞最终下定决心。

两人都是崇尚洋务之人,但对革命者的态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张之洞面前多次争论,一个怒斥振国党为匪类,不得善终;另一个称国运衰落,振国党有大气运,可以尝试着接触一下。

张之洞的两位幕僚之间的争论在一些隐蔽的圈子里流传,被某人得知后发现,这正是实现振国党与张之洞之间破冰之旅的关键所在!

蔡元培主持国内振国党分支机构的组建、联络等工作,而武汉成为他工作的重心之一。张之洞那是满清重臣,对振国党并不持有敌视态度,而且双方多有民间合作。如果能将张之洞拉入革命队伍,那对革命事业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甚至能兵不血刃,拿下地处中国中心的武汉、两湖!

此事并不容易,张之洞此人镇压过太平军、义和团,看上去对满清忠心耿耿。态度不明的情况下,蔡元培不得不先从他身边的人入手,而关于辜鸿铭和赵凤昌的流言,促使蔡元培向赵府递上了拜会帖子。

拜帖是以翰林院编修、广东蔡元培的名义送过去的,这也是事实,蔡元培二十五岁被点翰林院编修,文化人之间的交流,这种称呼更合适。担吸引赵凤昌的,却是广东两个字。蔡元培这个名字自己陌生的很,但来自广东,那就不得了了,谁知道他是个文人,还是个乱党?经过打探,发现此人曾在上海组织创办中国教育会,任会长。难道是有关新式教育的事情?那就见一见吧!

“晚辈蔡元培,见过竹君兄。”竹君是赵凤昌的字,两人相差十二岁,称兄也说得过去,不以官职相称,也是为了显得亲近。

两人客套一番,蔡元培主动开口道:“这次冒昧拜访,是想向竹君兄请教兴办新式教育的事情。竹君兄在张香帅下主事多年,两广、两江、两湖都有竹君兄兴办新式教育留下的足迹,可以说丰功伟绩、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