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东海龙啸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十六幕 关子卖大了(1 / 5)

作品:《东海龙啸

在日本关东军利用突然袭击控制了东三省之后,日本人便开始绝对禁止民国的国货产品向东北运输和出售,同时大口大口的吞噬着东北原本的那些民族企业,失去了国家帮助的东北根本没有办法抵挡,整个东北市场完全被日货所垄断。这便意味着民国失去了一块大市场,而日本则得到了一块大市场,一得一失之间民国商界损失惨重。

在此之后,淞沪的硝烟又严重影响了民族企业的生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国大量的工厂都集中在淞沪地区,淞沪硝烟一起这些企业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要么是在战火之中被日军蓄意摧毁,即便幸免于难的也难免因为战火波及运输而导致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最终不得不面临严重的困境。

而对于这些困境之中的企业,汪蒋政府非但没有救助,反倒是为了筹集军费仍然逼迫他们上缴各种苛捐杂税,进一步导致民族企业的生存状况严重恶化。趁着这个机会,日货很快占领了国货无奈退出的市场。

对于向民国出口产品的企业,日本政府的态度一项是鼓励和支持,并且会对这种企业进行退税减税甚至免税的措施,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价格。

而且,日本人取得东北的意义并非仅仅是占领了一块土地那么简单,同时它还打开了一个向中国走私的巨大缺口。自打民国政府取得了关税自主权之后,日本人的走私活动愈发猖狂,仗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完全无视民国海关,可以说市面上七层以上的日货都是走私品,少了关税这么一个大头,日货的价格就更低了。

相对于日货各种便利,民族企业的处境可就就没那么好过了,虽说在真正的成本上他们照比日本人还是有些优势的,但是问题是日本人有退税,有减税,有减税,甚至还有走私偷税漏税,而民国企业呢?营业税、所得税、管理费、治安费、灯油捐、清洁捐、粪担捐、茶桌捐、席桌捐再外加一路上林立的厘卡收费,土匪买路钱等等等等,可以说对于这些民族企业,民国政府是半毛钱扶持的意思都没有,只有纯粹的吸血。

由此一来民国商人们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整个民国就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罗杰治下的三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