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最早的军校(1 / 4)

作品:《超级强兵之使命之刃

“信仰,装备,战斗经验是军人的最终战斗力。”在一边的兰严光说道:“老兵在战场上最懂得什么?是怎样节约体力,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规避,怎样面对伤亡,负伤后怎样处理。世界上最早的少年军校应该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的斯巴达。

在古代的斯巴达人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会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会被抛弃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者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的体质不坚强,就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为良好的战士。

男孩在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就从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和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就会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力,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被要求被告皮鞭鞭挞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甚至不许出声。

男孩到12岁时就编入了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加严酷了,不许穿鞋,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编上。草编是他们不用刀,而是用手拔湖边的草,亲手编成的,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和自己在野外寻找食物,如果被人发现,回来会重打,因为他的偷窃本领不高明。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家发现,他不动声,直至被狐狸咬死。

从这点上说,这些斯巴达的少年在生存能力方面的知识是现代特种兵生存训练的雏形。”

在办公室里的教官们哪一个不是经历过战争的,在自己的领域有着绝对的权威,而那些权威则是经过中国现代几场有名的边境战场上走下来的,也是因为有了那几场战争,中国高层才感觉真正的职业型的军人的缺乏,这才有了少年军校的试点。在许多欧美国家对于少年军校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对于新中国来说,这却是一个新的命题,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就实用于中国。但是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最早的少年军校起源于古代希腊时代的斯巴达。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博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女人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负伤或者死亡。

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

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听到兰严光的叙说后,所有的人心里不由一震,这样教育出来的斯巴达的男女,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武力最优秀的民族,而斯巴达的女人估计全世界最强悍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