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浩然止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6章 危机(1 / 2)

作品:《浩然止戈

傍晚时分,徐墨澜动身出门。

昨日答应强叔去吃顿便饭,先前唐宁找活干的时候强叔二话不说就答应,徐墨澜也算欠下了一份人情,既然强叔开口,他自然也不好推辞。

能在陆家手底下当上酒楼掌柜,强叔比之西阳县大多数百姓的生活恐怕都要殷实许多,本该安享晚年,只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强叔有一儿一女,儿子天生痴傻,所早年花大钱买了个童养媳成亲了,可是这些年看儿媳妇的肚子始终鼓不起来,才知道那姑娘一直偷偷摸摸在外面养男人,自己那傻儿子连人家的手的没摸过一下。

虽然怨恨,但传出去丢得还是他自己的老脸,强叔也只好忍气吞声,借口回娘家省亲将那女子打发出门,继续做那早就名存实亡的夫妻。

儿子痴傻,好在女儿像自己,心思活络能钻营,这些年始终帮忙打点酒楼上下,让他省心不少。尤其是几次吩咐办的酒席都妥妥帖帖,关键是实惠还气派,这让一向没有好脸色的陆家主母,唯独面对强叔女儿时才难得露出笑容。

女儿能干是好,可抛头露面久了,强叔又怕不吃香找不着婆家。你看看,为人父母,从出生起就劳心劳力,多不容易。

最近总算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县里苏绣坊童老板的儿子瞧上了自家闺女,虽然同样是富家子弟,但强叔看着挺顺眼的。童公子与许多富家子弟不同,书卷气极重,谦逊有礼,而且早已是秀才之身,志在为官。

论才学,广陵郡内不好说,但是在西阳县,恐怕谁都绕不开徐墨澜这个“才高八斗犹不止”的年轻人。

强叔年近花甲,祖籍在现陇右道关外,早年在“士子东流”的大潮中顺势南下,直到天玺年间定居扬州,可以说大半辈子都在流离奔波。翻过几年四书五经,识字不多,才学不高。这辈子最后悔的,大概就是没能读书读出个好前程,连累妻子跟着自己吃苦受罪,早早阴阳相隔。

或许是上了年纪思想顽固,又或许是在陆家这些年见过了太多的权利斗争下的阴暗丑陋,强叔反而更不希望闺女嫁给什么大户人家。外人只见豪门媳妇风光无限的那一面,可是其背地里的心酸委屈,又有多少能与人言?多数苦水怕是还只能往肚子里咽。

任何收获都有代价,宁可吃些小亏,也不占一分便宜,这是徐墨澜一贯的处世之道。所以强叔看不上那些富家公子哥,他非常理解。

清贫出身的读书人为温饱,富贵出身的读书人则为锦绣前程,少有为明智大义的。这个童公子为哪般,徐墨澜不关心,只需品性不差,对强叔来说也能满意了。

这童公子也有趣,情诗小赋一篇接一篇寄到强叔女儿手里,本人不知是玩欲情故纵这一招还是天生内向,总之极少露面。

强叔女儿名叫小叶,比徐墨澜小一岁,但已经可以称得上老成世故,对于这些能看得出是细心准备的精美信件一概置之不理。反倒是强叔上了心,一封封存着放在那。徐墨澜挑了两篇文章,仔细读完,笑着道:“文采极好,叙情委婉又不失风趣,算是不可多得了。”

强叔喜上眉梢:“连徐先生都这么夸赞,想必不是花架子了。”

徐墨澜面带笑意地点点头。

自古文人相轻,但徐墨澜从来不轻易否定其他读书人,因为在他而言,能看书,已经算是同道中人,也就没有必要论个高下。但是要说轻易认同,徐墨澜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