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之枭雄卢俊义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十章 台湾制糖(1 / 2)

作品:《宋之枭雄卢俊义

宋政和六年,李俊海军经过频繁的征战,征服了从登州到厦门的所有沿海岛屿,整编了沿海的所有海盗,将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变成了山东到台湾的安全生命线。

然后李俊又攻占了流求大岛,后来秉承卢俊义的谕旨,将流求大岛更名为台湾岛。

与此同时,卢俊义乘着三败高俅的余烈,挟持着高俅诈开了一道道城门,将长江以北、运河以西的大片地方都囊括下来。

同时将大陆到台湾的运输线最短缩短到通州海门县蒿枝港口到台湾的淡水港口。

李俊占领了台湾及其附近小岛屿后,卢俊义便将业已占领济州岛的孙立跟李俊调换,让孙立领海军第一军进攻琉球群岛,李俊带海军第二军扫荡高丽附近的所有小岛。

因为高丽王朝的内部动乱随时有可能发生,所以卢俊义传谕孙立和李俊的海军要加快征伐的脚步,在进攻高丽半岛前完成会师。

与此同时,卢俊信前去台湾岛,担任台湾府的知府,负责台湾的屯田事宜。

后来升格台湾府为台湾道,管辖台湾岛、澎湖列岛、琉球群岛等大小岛屿。

台湾道从五十多万和十几万土著中招收了两万防备军,一万陆军、一万海军,负责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群岛的军备,琉球群岛现有孙立海军驻防。

台湾道在卢俊信的经营下,屯田、开矿、民族融合,一切红红火火,台湾顿时生机勃勃。

卢俊信的屯田里并不是一味的水稻,还种了一些绿豆、芝麻和大豆。

另外更多的则是甘蔗,台湾湿热多雨,特别适合甘蔗生长,有了甘蔗便有糖,台湾的制糖业又是一大创收点。

唐代初期糖是贡品,只有皇室能够尝到,唐中叶以后,才日渐走向民间。虽然到了宋朝民间已经开始有糖作坊,有了各种糖制品小吃,但糖或者甜品还是非常昂贵的东西。

在其他国家,糖价更贵,尤其是高丽、日本少产糖或不产糖,糖价甚至比盐价还贵多了。

本来卢俊义压根就没有想起来要发展制糖业,河北土生土长的卢俊信更加想不到,但其他人想到了。因为卢俊义曾颁布过一个法令:“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为了义军的发展,需要群策群力,凡对义军的各方面发展献言献策有效者重赏!”

有一个叫做唐田的福建移民见台湾的气候比福建更适合甘蔗的生长,同时义军所有行业里缺少了制糖行业,便向卢俊信献言开辟甘蔗园继而制糖。

卢俊信隐约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大行业,便向卢俊义发信请示,卢俊义看了大喜,令卢俊信重赏了唐田,让他前往福建带回甘蔗苗。唐田得了重赏,欣然前去福建取回了大量甘蔗苗,然后以这些蔗苗为基础开始大规模种植甘蔗,并开始培育蔗苗,然后再进而扩大甘蔗种植。

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