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铸造中华帝国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三章 来福的震惊(下)(1 / 3)

作品:《铸造中华帝国

其后,李鸿章于伊藤博文在条约之中进行了据理力争,为当时的中国争取将损失减少到最少情况。最终,经过李鸿章的据理力争,才将条约改成了以下内容:“对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适当收缩,赔款减为2亿两,通商口岸减为4处,这是日本根据西方国家的态度做出的一点让步,但仍十分苛刻。”

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895年5月8日,中日两国在芝罘(今山东烟台)交换两国皇帝的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虽然,日本最后在三国的干涉之下,将辽东半岛还给了清廷。但是,日本也借此再次勒索了中国三千万两白银。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辽东半岛并不是日本还给清廷的,而是日本用三千万两白银卖给清廷的。并且,日本还要清廷负责驻扎在‘威海卫’的日本军队一切的军费开支所以,总计是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所以《马关条约》之中,中国真正向日本的赔款不只是两亿两白银,而是两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这相当于当时清廷三年的财政收入!!!!!

而且,日本人对于辽东半岛的归还,还特别的不情愿。因为辽东半岛的位置关乎到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的侵略企划、对中国全国的侵略计划。但由于日本经过甲午一战,战争带给小日本国内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小日本国土狭窄,资源有限,民众的生产能力更是有限,比不上中国国土广袤、人民众多,可以打持久战。

那时,日本国内的各种资源已经到了濒绝的地步、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频繁发生、而日本国民在战争的沉重负担之下,日子也过得苦不堪言。而俄国又觉得日本占领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阻碍了俄国势力向东北扩张的计划。因此,俄国联系了德、法两国,三国共同向日本施压,让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于清廷。当时,日本为了国内的稳定、为了不得罪老牌的列强势力,是不得已才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了清廷。要不然,以小日本那贪婪、变态的本性,吃下去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吐出来呢!

当年,若是清廷坚持和日本打下去。失败的绝对不是清廷,而是自身资源频贫乏的日本。所以,这场战争的错,就错在当时中国统治者的昏庸、中国官场的昏庸、中国统治者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