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铸造中华帝国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章 有钱的方老爹(1 / 4)

作品:《铸造中华帝国

“少爷,老爷叫你过去,说有事找你。”这时,一个下人在门外敲门说道。

方木连忙停止了脑子中的幻想。‘嗯,知道了,我马上过去,你在门外等一下。”说完习惯性的甩了甩自己的头发,才发现前额光秃秃的。

虽然现在是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清朝的发型已经由最初的一枚金钱大小的老鼠鞭演变为现在的阴阳头,但前额还是光秃秃的!方木觉得吊着一条猪尾巴很是不舒服。

“老子早晚割了你。”方木手里拿着辫子恶狠狠的骂道。

对于清朝留辫子这一规定,方木是从心底感到厌恶。即不利于老百姓的生产劳动,而且在西洋人眼中是一种孱弱、愚昧、落后的标志。东亚病夫这种说法很大一部分就是缘于清朝的辫子。

满人强迫汉人留一发缘于1619年,后金攻下辽阳,“生擒御史张铨,其余官民皆剃发降”。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

天聪三年1629年后金攻至汉儿庄城外,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城内民剃发出降”。同一年,后金军进攻遵化,明中军臧调元被擒投降,“遂令剃发”。

天聪四年1630年,后金军降沙河驿,“招降城中人,皆令剃发”。

顺治四年(1647年),满清政权在广州颁行的易服剃发令中竟然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强调:“金钱鼠尾”是满清顺民的标志,而“峨冠博带”则是明朝人士的标志。又,福州遗民陈燕翼在《思文大纪》中写道:“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对不肯剃发的官民,满清政权很早就实行了“留发不留头”的政策。天聪四年三月,大贝勒阿敏示谕永平官民:“我兵久留于此,意在养民,以成大业。尔等妄意谓我将返,且间有不剃发之人,是不知兴师之意也。今尔等宜各坚意剃发,有不剃者察出处死。”皇太极谓:“所获汉人,俱令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