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亮剑抗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七十章 日不落的终结(二)(1 / 1)

作品:《亮剑抗战

11月2日,中华帝国国防空军第十九空降师与第二十三空降师南北夹击,攻克彭里斯火车站之后,迫使其余守军投降,并在美国大兵手中得到了16门m1式105毫米口径榴弹炮。这让正为缺乏重武器的郑汉中将出望外,而空军连续派出运输机,向彭里斯地区空投各种物资。伞兵们不缺吃不缺弹药,就是缺大口径火力。

伞兵专用的猛士轻型坦克仅有75毫米口径的主炮在真正需要重火力支援时,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更不要说那些小口径的步兵炮了。有什么能比在伞兵的阵地后面摆上一排重炮更过瘾呢?只是有点可惜,这个美军旅为什么没有美国人最著名的m114重炮呢?那个155毫米口径才更加给力。

郑大中华联盟军长的想法被伞兵们大笑,这是典型的不知足呀!

但事实证明了,人首先必须敢想,才有成功的可能。就如同遇到气场逼人的“女王”,你连想都不敢想,又如何能得手?

大中华联盟军的情报很准确,尔在美军第五十二军被紧急调走去救火之后,多国部队方面果然还没有来得及调整。英苏边界重镇卡莱尔几乎是空城一座,但又囤积了大量的军火和物资。在不费吹灰之力击溃了留守的一个团美军之后,郑汉中将惊喜的发现,“这……美国人太客气了!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在发给剑桥总指挥部的电报中,郑汉得瑟的说道:“请总指挥通知空军,暂停空投物资,人家美国人比咱们大方多了,连过冬的物资都给准备好了,甚至还有几门m100式攻城炮。戴参谋长,这个咱有点弄不太好呀!因为咱近卫军也没有这玩意呀!哈哈……”

看着电报,戴涛仿佛看到这货咧着大嘴的得意样。不过,连如此重要的物资囤积地,多国部队都没有来得及派出重兵驻守,也由此可以看出,多国联军总指挥官艾森豪威尔手中的力量已经有捉襟见肘了。多佛尔海峡航道被打通,大中华联盟海军一路北上,多国部队不得不分兵防守大列不颠岛东海岸,为了防止大中华联盟海军直捣黄龙,攻击爱丁堡,艾森豪威尔在福斯湾就部署了近三十万部队,这严重制约了多国部队的机动性。

“呵呵,认真你就输了!”戴涛大将的小白脸突展笑颜。“命令……”

身边随时候着的参谋立刻跑了过来,开始记录。

……

与剑桥花园古堡大中华联盟军总指挥部中,轻松的气氛相比,在爱丁堡古城堡中的多国部队司令部,艾森豪威尔总司令则是烦燥无比,“什么?卡莱尔遭大中华联盟军突袭?哪里来的大中华联盟军?是他们的直升机师吗?神马?又是伞兵?贝弗利那个废物是干什么的?投降了?”

能让以儒将著称的艾森豪威尔爆粗,足见其内心的愤怒。但战争的进程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大不列颠战场本就是不公平的。大中华联盟军一方有着绝对的海、空优势,地面部队数量也远超多国部队,艾森豪威尔能够凭借几十万部队,就将借大中华联盟军挡在利兹,开战三个月后,让大中华联盟军连哈德良长城都没看到,应该已经算是很成功了!

呃,如果不算那支伞兵部队的话!

凭心而论,英国战场的局势溃烂,并非艾森豪威尔的能力问题,也不是美军不善战。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大中华联盟军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一支装备和战斗理念还停留在二战初期的军队,不可能战胜已经全面现代化的大中华联盟军。艾森豪威尔已经做的够好,甚或是,如果可以与戴涛互换个位置,让美军上将指挥大中华联盟军作战,艾克也许会比戴涛做的更好!

“英格兰战役,大中华联盟军的战术毫无出采之处。参谋长太拘泥于一城一地之争夺,而陷于背动。在我军实力全面占优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追着美军的节奏?艾森豪威尔要守利兹,那就给他,留下两个军团,再加上英军,困他几个月。其他大军直接北上,越过哈德良长城就完事了,搞什么绞肉机呀?”诚如刚刚回中州述职的战略天才神林所言,大中华联盟军在英格兰的行动过于拖沓。

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的轰炸,似乎将现代工业革命起源地改造成一个农业国家的想法,戴涛比钟义更要执念。但在伞兵部队攻占卡莱尔、海军轻取纽卡斯尔和森德兰之后,大中华联盟军的行动突然变得迅疾起来。先是在约克城,沙特第七集团军与日本第六集团军以近十倍的兵力,将美军第五十二军包围在约克城以北三十公里的兰迪小镇。更欺负人的是陆航第二十一陆航师也加入了围剿,迫使第五十二军在一周之内投降。五十二军的投降,摧毁了利兹城威尔金斯中将最后的心理防线。中华帝国的攻击步兵集群在利兹城东侧发动进攻,打红了眼的叶挺则是指挥着华夏远征军,在两个负责爆破的大中华联盟军工程师的协助,不断将战线向前推进。

诚然,利兹城中的美军抵抗依然顽强,中华帝国仆从军的推进几乎以米论。但大量有生力量的损失对于多国部队才是最致命的。后路被抄,援军无望,甚至连补给也成了问题,最顽强的部队也无法面对战斗与心理上的同时重压。在卡莱尔,郑汉中将指挥中、日伞兵联军将美军第三集团军牢牢的挡在哈德良长城以北。缴获自美军的重炮群发挥了强大的攻击力,再加上空军的火力支援,郑汉在电报中得瑟的说:我们伞兵部队不仅可以保证卡莱尔城的安全,还有余力对多国部队发起反攻。

戴涛看罢笑骂,“给我守好了卡莱尔和彭里斯,任何一地有失,就唯你是问!”

利兹城的战斗终于进行了最后阶段,五十万多国部队,如今仅剩下了二十万不到,这其中还有大量的伤员。华夏远征军与荆州军团前后夹击,将多国部队的控制区域挤压到一条空不过两公里的狭长的地带上。

叶挺代表大中华联盟军总指挥部,向多国部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24小时内放下武器投降,否则大中华联盟军将发起最后的猛攻。而在之前,大中华联盟军空军就已经在利兹城多国部队守区投下了数千枚固体汽油燃烧弹。杀鸡儆猴这招永远不过时。

十二小时后,11月6日午饭前,利兹城多国部队指挥官美军中将威尔金斯通电,要求利兹城内所有多国部队士兵放下武器,就近向大中华联盟军投降。至此历时两个多月的利兹会战终告结束。五十七万多国部队全军覆没,其中向大中华联盟军投降的只有二十四万人,其余三十余万人,丧生于利兹城内。大中华联盟军方面,近卫军团及华夏远征军伤亡达到十五万人,光是孙立人的华夏远征军就有近十万人的生命留在了利兹城内的废墟之中。战后,重建的利兹城市中心,英国人竖起了一座中华龙碑,纪念汉人士兵为解放利兹流血牺牲的十万勇士。

虽然,戴涛的策略,被陛下评为“拖沓”,但利兹会战之后,没有人否认,大不列颠战场大局已定。虽然,整个苏格兰地区仍然还控制在多国部队手中,但艾森豪威尔手中的多国部队一共不过五十万,而对大中华联盟大军,抵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