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亮剑抗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五十六章 “撕裂计划”(1 / 1)

作品:《亮剑抗战

1943年3月17日,中美过于欧洲问题在德国柏林签订的《柏林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华帝国国防军除了地中海、大不列颠海峡、英国之外不需登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土地,戴涛中将非常落落大方的在条约上签了字,并且拿到了中华攻击英国的权利!接替苏联德战区反抗吃紧的德国进入了德国阵地向英国发起了攻击!

在随后的数天内,中华帝国的第七机动步兵集群与北岸的多国部队打起了炮战。

美制的m101式105毫米榴弹炮、m114式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甚至是数量较少的m100型203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炮都被集中起来。既然河道上的浮桥被中华帝国国防军的飞机炸了个一干二净,在对方空军的精准打击下,多国部队想继续强攻渡河已经变成了一种奢望,艾森豪威尔就铁了心用火炮轰开一条血路。

被誉为“战争之王”的大炮当然威力无穷。机动步兵集群的虽然火炮的数量上有些占有,但在口径方面还是真略逊于美军。连号称“攻城炮”的m100式203毫米口径榴弹炮都拿了出来,机步集群自行火炮的155毫米口径绝对会被美军的m100式完爆。毕竟中华帝国的只是机动步兵集群而不是步炮集群,要不然就连几个美国军都压不住。

只是,在这个世界上,比火力,中华帝国国防军啥时吃过亏?各型导弹性能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华帝国国防军三军早已具备防御圈外打击能力。

在一周之后,美军的大口径火炮就几乎全部变成了哑巴。几乎吐血的艾森豪威尔在给本土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如果不能取得制空能力上的均衡,多国部队在大不列颠岛上的军事行动,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这份电报深深震撼了美利坚的军界人士和白宫的高官们。如果多国部队不能够在英国有效的对中华帝国国防军进行抵抗,双方的战斗力真的如艾尔豪威尔所说,有那么大的差距,那么对于北美本土的防御战,也没有人再敢抱任何的乐观希望。

随后的一系列战斗让仍然心存侥幸的美国人愈加失望。

北美战役打响,“撕裂”行动开始,对于欧洲战场上的中华帝国国防军来说,意味着总攻的号声已经吹响,大不列颠战役到了最后时刻。

围攻利兹城的近百万中华帝国国防军只休整了不到一周时间,就拔营北上。哈德良长城以南,多国部队基本被扫清,秦少全的伞兵部队牢牢的将美军堵在了卡莱尔城以北。要人有人,要炮有炮,戴涛大将打的正嗨。而在东岸方面,中华帝国国防军庞大的海军舰队依然在执行着拆迁工作,甭管有没有多国部队驻扎,都是先轰一通,再炸一番。

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培养不易呀!有这么好的机会,帝国的外籍军航母发烧友帝国皇后的父亲宇恒缠当然乐于将那些飞行学院刚毕业的菜鸟学员都派出去狠狠的操练。

在中华帝国国防军北上越过哈德良长城之际,空军与海军对爱丁堡的轮番轰炸也终于开始。

大不列颠岛上,中华帝国国防军陆、海、空立体逼近,哈德良长城不是中华长城,更准确的说,它只是一条长墙。抗战时期,中华军队凭借长城险关,也无挡住日军的猛攻。而这道哈德良墙,更不可能对高度机械化的中华帝国国防军造成任何的阻碍。在英格兰南部的切维厄特丘陵地区,多国部队在中华帝国国防军的立体打击下,三战三败。七万美军和五万加拿大军在诺森伯兰被近卫第2装甲军截断后路,而不得不弃械投降。

利兹一战,多国部队的锐气似乎已经耗尽,留给艾森豪威尔的筹码变得越来越少。

“艾克将军,您应该早做决断了!”

爱丁堡皇家哩大道末端的荷里路德宫,圣十字架城堡会客室,壁炉中的燃烧着的松木发出了劈劈啪啪的声音,但艾森豪威尔的却未感觉到任何的温暖。十一月的苏格兰是寒冷的,但更冷的是美国上将的心。多国部队在大不列颠战场上败局已定,作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居然连提前撤离的机会都没有。无论是空中还是海面,都已经被中华帝国国防军掌控。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这被全面封锁的孤岛之上,美军上将同其他的多国部队士兵一样,没有任何逃出的机会。

“撕裂”计划中的第一部分——北美登陆行动,已经基本达成了战略目标。

五百万大联中华帝国国防军队呈两面包夹之势,如台风席卷般横雪美国西海岸和美、墨边境线。麦克阿瑟悲哀的发现,在短短的三周时间内,自己的西海岸战区司令部所在地菲尼克斯居然已经成了两军对峙的前线。美国自墨西哥手中夺来的二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一下子被中华帝国国防军占去了一半。想像中,将长期争夺的洛杉矶和圣弗朗西斯科海岸防线,居然连一周都没顶住就告失守。

在海岸线上大量消耗敌人力量,以逼迫中华帝国国防军退军的计划在突然间变得可笑无比。美军士兵缺乏战争经验的憋端在战斗中被无限放大。在很多时候,训练再多的士兵也需要在战场上有一个熟悉和成熟的过程。在中华帝国国防军猛烈的立体攻势下,很多美国大兵因为没有经验,而变得彷徨失措,最终无谓的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也使得西海岸防线被轻松攻破。

奥克兰和萨克拉门托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海岸山岭与内华达山脉成了近卫军山地师的天下,在印地安向导的带领下,北美战区的先头部队第二十七山地作战师连战连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满员一万人的山地师,所抓获的俘虏居然超过了他们自身兵员的三倍。随同他们一起行动的印第安旅不得不在萨利纳斯修建了一个大大的俘虏营,以收容数万美国大兵俘虏。这些乐的在美国前线指挥战斗的魏享中将说自己的军衔总算能往上提提了。

南线,在墨西哥的墨西加利、诺加雷斯和华雷斯三地分别挺进的中华帝国国防军也展现了势不可挡之势,连续突破。仅中路军的图森会战,就将六个师的美军包围。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大片领土被中华帝国国防军解放,重新回到墨西哥人手中。

整个美利坚衰鸿一片。虽然无论是执政的民主党还是在野的共和党都在大呼美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侵略。但整个美利坚的各阶层,都普遍看衰这场“王权vs自由”的战争。理由无外乎是“中华帝国国防军帝国为首的大中华联盟在是太强大了!”“美利坚在非洲和欧洲的失败已经证明美军无法与中华帝国国防军相抗衡!”“中华帝国国防军帝国的经济总量早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战争潜力上,美利坚也远远落后于汉国!”

美国工人党很明智的在这场由他们发起的政治攻势中,没有再次提及在美国并不是太吃香的共产主义,而是唱衰战争,打击美国现政府,鼓动人民的不满情绪。很明显,工人党元首韦伯在秘密访中和帝国皇帝陛下接触了一些日子后,也学会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套理论。在北美大陆爱国主义漫延,人民争先当兵保家卫国的时候,再搞什么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只会让人民更加的的厌恶。工人党的宣传策略选择了唱衰战争前景,在战争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号召美国人民选择另外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国家。

李伟完完整整的将汪精卫那一套灌输给了“山姆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