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亮剑抗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坑啊(1 / 2)

作品:《亮剑抗战

但是那些老朽的军械官员们的理论是:日本是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如装备大量自动火器将会加大帝国的作战成本,如果按照德国的标准:单兵携带150发子弹,而用于单发射击的步枪在华夏等火力不足的地区客气坚持一天甚至更长时间的作战,但如果采用可以连发的冲锋枪或者半自动步枪或许连三个小时都顶不下来。

如果给所有的皇军全都装备上冲锋枪,那么以现有的资源、生产力和运输能力及后勤保障糸统至少要要扩大而十倍,这样的高成本战争,不是日本所能承受的……就连德国都不一定能坚持多久。

但是久经战阵的板恒征四郎则执相反观点,他认为日本资源贫乏的确是事实,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帝国就根本必要来进行这场残酷的战争了,可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

1931年的事变之后。

中国东北三省已成为日本的资源供给及军火生产的主要基地而且老东北军的武器和当时非常先进的奉天兵工厂全都成了鬼子的代工厂。

而且1937年的事变和上海的事变后,华夏大部国土以及所有重要资源全都落入日本之手。亲身经历过诺门坎战役的板恒征四郎(瞎编的,熊猫也不知道但恒征四郎当时在哪里。)知道了帝国和欧洲强国的火力差距。

虽然板恒征四郎官至大将,而且地位崇高。但是他依然改变不了帝国后勤部门的态度,而且到了他这个位置,一言一行都有许多人盯着,尤其是那些一直想置陆军于死地海军军官!

一场非常和谐的拉锯战在之后的六个小时里仍然继续着。

进攻方每次投入一个师团在试探一下防守方的火力之后,丢下几百具尸体以及击毙几个防守方士兵的结果之后退回己方的战壕。

板恒征四郎也只到拖下去只会对自己不利,但是他一直也没有找到对方指挥官的漏洞,这样继续试探下去只能越拖越久,而自己也很有可能被这样拖死。

根据板恒征四郎他自己的测算,对手的空军力量很有可能在二十四小时内从吉林调转枪头继而转向南线,一旦有敌人的先进空军加入那么自己胜利的几率就会变得相当的小。想要赢,就必须孤注一掷,把一切都压在一波上,然后用人命打出一个缺口!进而全歼敌军。

“这是华北方面军最后的精锐了!我不能让这些帝国的勇士在这里死亡!华北方面军的光荣不能消失。”板恒征四郎默默的在心中说道。

“参谋长阁下,部队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发起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