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十八章 暴露 (下)(1 / 2)

作品:《大明长歌

第十八章暴露(下)

“如此说来,倒是我等误会顾郎中喽?!”李彤的心里堵得难受,低下头,努力与顾诚对视。

判断一个人是否撒谎,就看他的眼睛。嘴巴可以骗人,但是眼睛不会!

很早很早以前,他就知道这个办法。然而,今夜他居高临下努力去看顾诚的眼睛,却发现对方的目光无比清澈。

“误会二字,实在不敢当!如果顾某与二位兄台易地而处,恐怕也会做一样的事情。但是……”顾诚毫不畏惧地与李彤的目光相接,苍白的脸上写满了如假包换的坦诚,“李兄,你和张兄都是文武双全的国之栋梁,若能抛弃世俗成见,助顾某一臂之力,定能让顾某事半功倍!我大明,以往就是过于看中表面虚荣了,才令府库困乏,将士缺粮少械,百姓亦无隔夜之资。若是能仿效昔日大唐之待突厥,放下身段,与日本约为兄弟。数年之内,定能令府库充盈,民间殷实,中兴指日可待。到那时,两位仁兄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再领大军横渡汉水,何愁不能将朝鲜南方四道一鼓而下?!昔日大唐太宗皇帝先于渭水河畔忍辱负重,后来才有李卫公,徐英公两人荡平漠北。今日如果两位仁兄如果非要一意孤行,顾某不惜此身,我大明百姓又是何辜?”(注1:李卫公,徐英公,即李靖和徐世绩。渭水河畔忍辱负重,指的是唐太宗忍受屈辱,接受了突厥的敲诈,定下渭水之盟。)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声情并茂,令人闻之无法不为之心动。然而,李彤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稳重,甚至说有些固执。即便内心深处已经差一点就认同了顾诚观点,稍加思索之后,却依旧轻轻摇头:“李某才疏学浅,顾郎中说得这些,李某无力反驳。但是,正如顾郎中你方才所言,你只是个副使,即便缺了你,和议照样能够如期达成。所以……”

将宝剑缓缓指向顾诚胸口,他强迫自己硬下心肠,“所以,还请顾郎中跟我回大明一趟。刚才这番话,你可以在朝堂上讲,在国子监讲,或者对着天下人讲。只要他们都觉得你所言没错,李某宁愿自尽以谢天下!”

说罢,再也不肯与此人对视,挥动宝剑,低声喝令,“盛兄,你帮我押着他,快点儿上船!”

“遵命!”李盛抬手擦了一把额头的上的冷汗,咬着牙答应。随即用兵器抵着顾诚后心,逼着此人继续加快脚步。

“李兄请三思,张兄请三思啊!”没想到李彤居然如此油盐不进,顾诚心中好生错愕。然而,后心被兵器顶着,他却没勇气硬扛,只能一边踉跄而行,一边小声叫嚷,“顾某刚才的话,句句都发自肺腑。如果有一句假话,顾某宁愿天打雷劈!”

“子丹!”张维善被他叫得心乱如麻,抬手抹了一下湿淋淋的额头,低声跟李彤商量,“要不然……”

“先把他押到船上,然后想办法联络史叔!”李彤摇了摇头,铁青脸打断,“由史叔来做决定。今晚我借口有事,先用沙船上的救命小艇送他去外海等着。明天一早,你去朝长家将光子接出来。届时,无论史叔如何答复,咱们都立刻启程返航!”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稳妥办法。如果连史世用都认为顾诚的说辞有道理,他自然不会固执地非要做那个破坏和议的“千古罪人”。但长崎港,大伙却必须尽早离开。大村氏手头可用的兵马再少,也比沙船上的弟兄多。今夜大伙劫持了顾诚,即便做得再不着痕迹,今道纯助多下一番功夫,早晚也能查到沙船之上。

“这,也罢!”张维善还想替顾诚说几句好话,见李彤的脸色实在难看,知道后者现在恐怕已经不堪重负,咬着牙轻轻点头。

话音刚落,身后的街道上,忽然传来了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响。“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每一声,仿佛都踩在了兄弟俩的心窝上。本能转过头,借着星光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努力瞭望,只见一个娇小的身影,在鞍子上摇摇欲坠。

“是光子!”张维善大惊失色,一纵身窜了出去,直奔那匹快马。“出事了,子丹,你带着弟兄们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