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篡改六国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三十六章 燕国大殿(1 / 2)

作品:《篡改六国

蓟外,信平君廉颇驻扎军队在了这里,这个时候他已经和乐乘的军队会合了好几天了,他一路上可以说是畅行无阻,十多万的大军一下子就到了蓟的城门之外。

蓟,就是燕国的都城了,在现今北京的西南。廉颇这一路打起来,真的是所谓的畅行无阻,根本没有什么燕军挡得住他这一队人马,很多人都听说了,鄗代之战,六十万的燕国军队完全被击退了。

六十万,就被二十五万的军队击退了,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场大捷,不是出现在秦国,出现在楚国,竟然是出现在赵国。

赵国,长平之战被人坑杀了四十万的青壮,一个连赵括那样无知的人都可以做主将的一个国家,竟然打了一场大捷。事实上在那个时候,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这个故事,让很多人淡忘了,在赵国里面还有廉颇这样的老将存在,现在廉颇又一次的出现了,很多人都很惊讶,这样的老家伙竟然还有那么大的能耐。

最主要乱了的,也不仅仅是燕国的士兵,还有燕国的国民,因为他们也算是真的被吓坏了,而且乱,主要就是一种对燕王的不信任,很多人心里想着,要是当时没有去进攻就好了。他们都觉得就是因为燕王的无能,所以害燕国现在的百姓要遭殃,现在的士兵要去迎击。

被派出去打仗的士兵,他们其实实力一点都不弱,只是他们害怕,在战争之中,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害怕,刀剑无眼,下去就是毙命,但是现在燕军的人在打的时候,一见到赵军,手就先软了,一刀一剑,完全没有什么攻击力,在打斗的时候竟然还思考了起来,这样只可能成为别人的战功罢了。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输得越多,燕国的军队就会越弱,现在,连蓟城都被人包围了起来。事实上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在赵国军队身上就变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因为他们在战斗之中可是说是越杀越勇。

在当时两军对战的时候,赵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士气,就是勇气,这样的勇气当然是在一场场胜利的战斗里面被延续下来了,廉颇也感到欣慰,其实在当时长平之战之后,廉颇对于现在的赵军是十分的担忧的,因为他也害怕赵军出现像是燕军现在这些士兵一样的情况,当时也确实有这样的苗头,只不过赵国被一个年轻人改变了。

赵学的出现在当时确实是十分的必要,平原君也很顺势的将赵学塑造成了一个十分光辉勇敢的英雄形象,这一个做法,确实挽回了不少赵国人的信心。

燕国就没办法这样了,他们也没有思考的余地,廉颇的进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又有谁会想得到,一开始明明是自己掌握了优势,还没有多久,敌人的军队竟然是攻到了自己的城下,这个时候的燕王才是真正的着急了。

据说栗腹已经被杀害了,卿秦也已经投降了,两个主将都已经这样子的,自己的六十万大军,死的死,降的降,根本就没有多少剩下了,现在蓟城里面是有军队,约是五万左右的侍卫,但是这样的侍卫就算再多一倍,其实也是威胁不大,赵军的士气实在是太盛了,而燕军的士气太过弱小了,弱小得让廉颇看到了也有点想要笑。

兵临城下,蓟城里面也已经召开了一个紧急的大会,在燕王坐在王座之上,却是一点都不舒服,他第一次觉得原来自己的位置是这么的不稳定的,这个时候他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了,他只能发言,问下自己下属的意见了:“大家认为现在应该怎么做?”说的话里面也没有多少修饰成分,十分的白话,燕王确实有些心慌的。

这个时候的燕王突然想起了乐间,在当时鄗代之战的时候,乐间也进言了说不要才去攻击,但是燕王喜却没有听信这个想法,现在看来,乐间的说法是对的,燕王喜也后悔了,他确实觉得自己本该去听乐间的话的,只不过世界上没有后悔药这种东西,现在的燕国朝廷之上也见不到乐间了,乐间早就已经逃走了。

乐间倒是个聪明人,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个燕国待下去了,即便燕国赢了,他还是很危险,因为其他人肯定会排斥他,燕国输了,那本来就是一种灭国的危险,因为燕王是一个不听别人劝告的人,那么乐间留在那里的意义也不怎么大。

所以,现在燕国里面竟然没有人会提出什么意见,这让燕王有些失望。

一个那么大的国家,难道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出建设性的话么。

“大王,太子求见。”其中一个人传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