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围(1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任何事情在准备阶段,怎样想怎样觉得不充分,总觉得有些缺憾,一旦进行了,不充分也就是那样。

开始也就开始了,没什么妥当不妥当。

就如现在大朝会,从参政的提案议案递交答复,再到赵曦横生枝节的五年计划,不管是不是都准备妥当了,这一还是来了。赵曦感觉好像跟平时也没什么区别。

他依然是寅时起床,仍然顺着内苑跑步锻炼,王中正还跟往常一样陪着。

二十多年了,习惯一直这样保持着,宫卫都也熟悉了官家的作息,在同一时间在哨位伸展运动,看到官家路过时敬礼。

然后,赵曦在宫女的侍候下,洗涮更衣,着朝服,带仪仗,踩着卯时的点,向勤政殿而去。

一样的路,一样的心情,就是思绪不太一样。

一路上赵曦脑子本来还想理一遍大朝会的议程,结果脑子里清空了…~记得上一世结婚也是这样,没到了这一,脑子里总有觉得不合适的地方,等这一来了,反倒没那么多顾忌了。

这一总要过去的。

如今的朝会,完全是赵曦制订的议程,跟以往不同,就是礼部也找不到现成的规制。

赵曦是真搁心上了。毕竟是第一次,还是自己主导改变的第一次,成功与否,很可能关系到自己的威望。

只是到了今,成与不成也就定型了。

实话,若不是有王安石的那三句话,若不是逐渐在朝堂树立威信,若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跟文官别劲,他这样对朝会大变革,未必能成校

多少年多少次,赵曦放出去太多利益,挖坑埋了多少次文臣,再有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才让这样的大朝会模式成行了。

勤政殿到了,本来是应该有点别样的情绪的,结果赵曦找不到与平常的区别,就那样。

也许是习惯,也许是作为后世人对后世先进模式的信任,赵曦还真感受不到一私的紧张。

也是,朕是君王,还是积二十多年威望的君王,本就该如此坦然。

自即位以来,国朝不仅仅是祛除了朝廷诸多弊政,更是让国朝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改变并推行一个朝会模式而已。

“陛下驾到……”

进勤政殿之前,王中正兴奋的一声吼,让原本有些愣神的赵曦,赶紧收拢了乱七八糟的心思。

很随性写意的走向陛阶之上…~

当初建造勤政殿时,赵曦就是为这样的大朝会而设计的。

陛阶下的第一排,中间的位置空着……因为富弼需要主持朝会。左右分别为韩琦、文彦博,然后韩绛、张方平、王安石、陈升之、司马光、吕公弼分列两侧。

内阁是没有排名,但是,在勤政殿大朝会的位置是固定的。有座签,各自对应座签入座。

座签,在大朝会时,只有内阁和议政是有座签的,而参政则是按照朝廷各衙门,州府郡县等地域和职能标注。

座…~这一点是倍受朝臣喜爱的。

实话,一次朝会几个时辰,让朝臣们就这样站着,确实够呛。更何况官家设定的大朝会是五七日,若真的硬站立这么多,谁能受的了?

再了,前朝的朝会,原本是有蒲团的。再往前,朝会时臣工除了跪坐的蒲团,都会设置矮桌。

太祖立朝后,撤掉了蒲团,取缔了朝会时臣工入座的形式。

而这一次,赵曦创立新朝会模式,再一次容朝臣落座,这也是减少阻力的原因之一。

关键是,朝臣中有一股复古礼的思潮,也让赵曦的朝会模式得以顺利通过。

当然,主要还是变革在如今的国朝成为了常态,逐渐让朝臣接受了国朝各方面的变化。

赵曦看了看陛阶下左侧的方台…~那是专门为主持朝会的内阁首辅设立的。

向富弼点零头,然后抬手:“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