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一九章 攘外必先安内(1 / 4)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大宋政和十三年春,国朝的第一次大朝会终于要召开了。

这也预示着赵曦的官制改革和三级决策制终于在大宋正式实行了。

在此之前,内阁成员曾建议更换年号,赵曦拒了,理由也很简单……国运蒸蒸日上。

虽然赵曦知道年号跟国运屁关系没有,但这理由却最有服力。

自元日放衙,国朝偏远州府郡县的参政议政就开始往汴梁聚集了,轨道马车每日的客运,也随时准备着运送参政议政的专粒

因此,朝廷也专门向驿站和轨道运输拨付了专款。

对于进汴梁的这些参政议政,多数人对汴梁是熟悉的,因为多数是考举及第后,然后再外放到地方做官的。

只不过这一次进京与以前不同,这一次是彰显地位的一次进京。

想想就知道,在国朝,整个参政议政内阁全部算下来,问不足五百人,能参加大朝会,这本身就代表着进入了国朝最高权利阶层…~

至于是不是真的这样,见仁见智吧。总则,这样的一个机制,宣示着一个观念:国朝自上而下的思想统一,不再会出现政令只在汴梁的情形。

“哗众取宠,好大喜功!”

王雱冬季又有一次发病,这才刚刚好转,陪着老爹送走了不知道第几波拜访者后,跟他爹声嘀咕着。

“雱儿,累了吧?明日让旁儿陪着爹爹吧。”

王安石看着在儿子身上晃荡的官袍,真不忍心呵斥他。不过他好像也没因为雱儿的口不择言呵斥过。

在王雱眼里,凡不是他爹推行的新法,都不是好新法。

可王安石却是深切!体会到了官家这些新政,给国朝带来的变化。

就比如这些没断绝的拜访。是门生故旧进京了来走串,倒不如都是来讨主意的。

做一个国朝的参政议政,并不是你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每一位参政议政,都需要向朝廷提交一份策论,自己政务或者自己辖地的事务的策论。

这些拜访,更多的是来内阁的府上,问问清楚。

这也是王雱嘴里哗众取宠的来源。

王安石没呵斥儿子,却不代表他认同儿子的法。让他休息,身体固然是原因之一,他那张口无遮拦的嘴,才是主要原因。

用这方法来提醒一下儿子。

王雱看了看爹爹的表情,顿了一顿道:“孩儿明白,让旁弟陪着爹爹吧。”

而韩琦府上,陪着韩琦接待访客的,是他的大儿子范忠彦。

韩忠彦现在是定州知州,是有被提名议政的,深受韩琦看重。

让儿子陪着接待访客,也有向门生故旧介绍儿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