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六六章 矛盾转移(1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辽使回去复命了,大宋答应了在白登山签订盟约,他就可以回去复命了。

至于具体时间,大川岭如何由双方共同布防,以及边界线的确定等等,这都是接下来谈判团队的事。

事情就是这样,在两国君王没有达成关于签订盟约的一致前,双方谈判团队不会有接触。当双方君王取得谅解,谈判才有可能促成,才有必要进行各方面细节的谈牛

接下来是韩琦率团的事务了。

至于奏请朝廷对白登山签约地点三思的朝臣们,在朝廷回复了辽使的那一刻,便没人再提起……适当表达一下关心国事就行,没必要跟朝廷死磕。谁都明白,这是官家跟政事堂一致同意的,找那个麻烦干嘛。

再了,官家关于三级决策制的设想规划,已经被相公们有意无意的把内容泄露出来了……

朝议——执政——内阁就这三级,各级有各级的职能,各级有各级的权利,并且这是一次涉及面相当广的官制改革,从职衔、差遣、本官、俸禄等全方位的改革。

谁也想在这次改革中得到想得到的,这时候去跟官家、相公对着干,真的没必要。

听连司马光和欧阳修都私底下表达了离开政事堂的懊恼,甚至还听那些被贬黜的使相,正忙乎着想在改革之前回到朝堂。

就这时候,谁没事惹政事堂和官家的不耐烦?

政事堂和官家都通过的官制改革方案,是肯定要执行下去的,就跟一致通过在白登山跟北辽签订盟约一样。

“四州的安靖不容乐观呀!”

这已经是韩琦的第二份奏折了,详细的讲述了四州之地治理的困境。

富弼看着都牙疼。

“同族同文,王师北上收复,又如何会出现这般情况?”

王安石不是对韩琦有意见……或许吧。质疑韩琦的奏折,是真的觉得韩稚圭有点危言耸听了。

上一次的奏折,就是因为政事堂没有统一意见,朝廷也还在跟北辽拉锯中,请示官家后,暂时搁置了。

希望能时间能让状况改变一些,可惜时间太短了。

官家上一次对政事堂的意见不可置否。现在韩稚圭再一次奏请……朝廷到了必须给意见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