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五二章 吐青苗(1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文彦博在厚脸皮的大道上,要比韩琦的造诣深一点。

比如现在。

“稚圭,此事算了了。”

“宽夫,莫这般宽慰。陈昌之事了,并不是我韩琦事了。”

“何处此言?”

“我应该自请外出了……”

韩琦有种不出的落寞。真的要外出吗?自己也不知道。

“稚圭,此言差矣!朝堂可有弹劾?”

“那倒没樱可我……”

“臣工不弹劾,官家无意追究,且诚意相劝。若稚圭真的自请外出,是心有不安,还是背后有猫腻?让人揣度。如此,反倒是受人把柄了。”

还有些话不好出口。

你韩琦跟官家争论举荐之责,官家不耻外出的行为。这时候再自请外出,跟煽自己嘴巴有何异?

赵曦真无意让韩琦出外,不是韩琦没得贴职可增加了,是对这种做法真的觉得扯淡。

再了,他最终势必要改了这陈例。韩琦多少还算是有能力的,丢出去再扔石头,有点不地道。

另外,他总感觉王安石要有动作了。

看这一次王安石举荐的那些人,再结合皇城司这边的信息,他感觉王安石是在朝堂组建势力。

或许真的是庭辩的形势,让他感觉势单力薄了,举荐几个打手,在朝议时能替他扛一些雷。

就是不知道王安石是否知道,自己就等着他来扛雷呢。

利索点吧!之所以这样严厉的处置陈昌之,就是等你王安石出手呢。

你觉得在文臣对我赵曦有点意见时,是抛出你那些新法的最好时机。

一样,我就靠你抛出那些新法来,好转移一下臣工的心思。别老担心自己那一也被革职了。

果然来了。

赵曦照常批阅奏折,就是那些被政事堂过滤过的奏折。

经过这几年的对比,感觉政事堂还是挺靠谱的,并没有架空帝王的迹象。

最起码皇城司那边汇报的事,跟政事堂这边并没有多大区别。些许事,政事堂直接处理了,权限也很清晰。

而这时候,赵曦看到了王安石的奏折:青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