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三八章 官家的道(1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后世对王安石有个提法,叫拗相公。

可在这个庭辩的过程中,赵曦才发现司马光的拗比王安石少不了一点。

王安石的理论是以变来立论,这样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不沧海桑田,就历朝历代大儒对经史子集的注释,也有大把的例子现成放着。

儒生重传承,大宋的文华也是继承了历朝历代先贤之着作,这就让王安石的辩经有取之不尽的辞。

人们还不好辩,最起码不好去斥责先贤的不是。

可司马光不同,他的立论太单纯了。想要把一个诚字敞开了,肚里再有货,能三已经是司马光的极限了。

邵雍似乎刚刚有了一个思想体系的想法,或者他真正研究的重点并不在此。

当他提及卦象爻辞跟人合一关联时,就被整个大庆殿所有人驳斥了。

赵曦很怀疑,是不是因为这种观点不被官方认同,邵雍才放之民间去传承了。

还别,要传承,除了理学,就数人家邵雍的象数学流传的久了,受众甚至不少于理学……这是赵曦心里嘀咕。

“官家,庭辩就三日为期吧。”

韩琦估计也烦了。第一,各自陈述观点时,对他韩琦还有些新奇感,有听下去的意思。

第二,当各家辩驳多于理论阐述时,韩琦已经没兴趣听了。

到邻三,就连司马君实都有些胡搅蛮缠了。那怕是官家还有意听下去,他韩琦也得叫停了。

总不能庭辩的结果是洛阳程家的俩子赢下吧?

就好像是国朝的政事堂不如吏和乡野一般。这种事,作为宰相的韩琦,决不允许发生。

“那就三日吧。”

午饭时韩琦召集政事堂相公们到延福宫,赵曦就知道该结束了。

挺好,最起码政事堂不是一群书呆子。

别看这是庭辩,那怕是一个个口若悬河,赵曦也没觉得都是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