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一一章 没省油的灯(1 / 3)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这个过程,赵曦只是在看着,从段思廉进来时的悲壮,到最后变成了悲怆,赵曦都只是看着。

看段思廉的表演,看自家这些臣工的表现。

司马光和欧阳修应该是真的感性,甚至感性到了迂腐的程度……这就是俩文人,做不得宰辅。

富弼圆润,有韩琦和文彦博出面,他倒是像个旁观者。应该是对这场景一清二楚吧。确实是宰相的最佳人选。

韩琦和文彦博之所以出声,角色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内心努力构建自己为国朝思量的屏障,从而坚定朝堂的决议。

倒是那个吕惠卿,位卑,尚不够在这诚出声的地步,偏偏他好像很不屑…~就是不屑,不管是对段思廉,还是对臣工,这种不屑很让人寻味。

“段王多虑了!我大宋从来不嗜杀,也无意要在大理杀成血流成河。”

“大宋派兵,是要歼灭大理的叛军,而不是让大理千里无人烟。当然,大军在外,若被袭扰不断,就很难做到秋毫不犯了。”

得赶紧拉回来。这时代的文人有个毛病,只要扯开什么事,就肯定扯个没完。

就连司马光和欧阳修都开口了,开始扯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从上古分封,一直扯到前朝节度使……真佩服他们的联想力。

赵曦不得不赶紧拉回来,打住他们显摆渊博。咱就事论事。

在实力面前,理由都是次要的。

“上国皇帝陛下,可是大军不会残杀无辜?”

“自然!我大宋乃仁义之国,礼仪之邦,岂可做那等怒人怨之事?”

“不过,我大宋遵循一个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就是,没有抵抗就没有杀戮!”

赵曦感觉这话有点熟,很自然的就秃噜出口了。

段思廉知道,这应该是宋国的底线了。

可他更清楚自己的子民,怎么会不抵抗呢?

大理是在逐渐汉化,可毕竟那还是蛮夷之地。就是他们段家、高家、杨家等家族,也不过是白蛮,只不过是汉化程度高一些。

可整个大理,乌蛮比白蛮更多,占据的地盘更大。

对于中原,虽然不至于仇深似海,可几代征战,绝对不会有太好的印象。

高氏谋反可能没人掺合,可宋军入境,大理八九成的乌蛮都会掺合的。